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八仙过海与聚天下英才

时间:2017-03-24   作者:采菊东篱 录入:采菊东篱 文集:蔚青文选 浏览量:831 下载 入选文集

  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宝库里,有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事说的是八位仙人:汉钟离 、 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 八位仙人,各自都有无所不能的本领,法力无边。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等人也都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渡海而去。后人将此传说引申为做事各有各的办法,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领相互比赛的意思。“ 八仙过海 ”虽然用的是神话传说的手法,却表达了人们探寻自然奥秘、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

  最近,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和博大宏伟的领袖胸襟语重心长地向与会的代表们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这一激动人心的号召 。也就是要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有有知识 、有能力 、有一技之长的可用之才统统汇聚起来,为实 现我们富民强国的中国梦而齐心合力,共同奋斗 。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让全天下有用之才也像 传说 中的八仙 过海一样,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各尽其能 、各展神通,“众人拾柴火焰高”,充分发挥他们的本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必须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现在我们的综合实力依靠什么?一个是物质力量,即自然资源、矿产等等;再一个就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当中最重要的还是知识型的人才资源。于是他强调,全社会都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关心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还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动人才政策的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大好局面。

  习总书记说:“治国之要,惟在得才。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既是一股春风,给我国广大知识分子以极大的鼓励和温暖;又是一盏指路明灯,为全党和全社会如何正确对待人才指明了方向。

  通俗地理解,人才就是能科学地运用知识与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那些用自己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人,还可称之为英才、雄才和伟才。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人民的骄傲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人才荟萃、人尽其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历来重道义、勇担当,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在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为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为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奉献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立新的丰功伟业。

  俗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就是指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既不能急功近利,更需要克服只用不育、竭泽而渔等短视行为,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对待人才培养,才能够确保人才不断、事业永新。 除此以外,还需要我们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不能求全责备或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只有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看长处、看亮点、看未来,才能看得见人才、用得好人才。以宽广的胸襟容才,就要在充分信任和包容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以宽广的胸襟对待人才,集思广益、从善如流,才能够把更多的人才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以过人的胆识用才,需要大胆的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充分施展抱负的机会,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人才本身也才会乐于一展身手、有机会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华。

  当我们全社会都真正形成了一个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八方人才见贤思齐、群贤毕至,成为一个让天下所有的英才都能够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神通的局面,必将是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兴旺发达、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充满无限生机的伟大复兴时刻的到来。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