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把镜头留给父母

时间:2017-08-31   作者:桑泉旭日 录入:桑泉旭日  浏览量:682 下载 入选文集

不记得是哪位摄影家说过,现在是进入了一个全民摄影时代。除了旅游景点里的男女老少都拿着相机走哪拍哪不说,就是当你走在大街上或者商场里,只要留意都会发现到处都是用相机或者用手机拍照的人。当今数码相机和手机摄影功能的普及,让无论城市乡村的大小小孩们都参与进了摄影的行列。只要看到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或者感兴趣的东西,都很方便地用镜头就记录下来。因而,在现代的传媒载体上,QQ也罢,微信也罢,各种题材的照片你追我赶,让你目不暇接。虽说器材不是特别专业,但里面却不失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

但是,如果有人仔细地、认真地查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专业的摄影家的镜头大都是对准了青山绿水的大自然风光,青年学生们则多专注的是身边的倩男靓女,婚后的年轻父母们记录的是自己小宝贝的成长经历。这么大的摄影群体,很少有人把镜头留给自己那年迈的老爸老妈。虽然也有,但比起前面的几个专题来说,数量很少,很少,少的可怜。

让我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的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前些时,我写了一篇回忆我已年愈八旬,进入耄耋之年的老爸的文章。投到杂志社后,编辑老师打来电话说,文章特别有感情、有生活,并向我索要老爸的生活照片,如果放在一块刊登在杂志上,效果会更好。可是我找了好多的资料,却没有找到一张老爸的生活照。晚上回到宿舍里,已是半夜11点多了,可是我怎么也不能入睡,翻来覆去地回想这件事情。我在单位是专门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手里用的“canon.eos5.MarkⅡ”价值达两万多元,是单位质量最好的相机,就在行业内也属于高档次的专用摄影工具。就是我自己本人也有微单、卡片机等两三个虽说档次不是很高,但成相质量还说的过去的相机,应该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可这十多年来,却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给父母照过一张相片。就在我上万张的相片资料库中,除了大部分是工作现场照片外,还有一部分是儿女和外孙、孙女的照片,就是找不到一张自己满意的父母的相片。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天大的遗憾。好在我的父母还健在,我还有能够弥补的机会。但作为一个儿子,确实应该从中汲取教训,也应该及时惊醒。

《韩诗外传》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回答,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为了认真深刻反思这个问题,我从网上寻找有关方面的经验。还真找到一本名叫《俺爹俺娘的书,作者焦波用30年的时间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近120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两位老人几十年的生活过程和经历,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游子感恩父母、思念家乡的感人故事相比之下,让我汗颜,使我惭愧。

《诗经》里有诗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遗憾的是作为子女对于父母的爱有很大的滞后性。往往是自己到了父母的年龄时才真正体验到父母当年的良苦用心和生活艰辛。但父母又不能永远等待,“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孝敬父母,现代社会和先前应该是有区别的。在食不填腹,衣不遮体的年代,只要能保证老人吃好、穿好,不受饿、不挨冻就是孝。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涵盖了新的内容。吃穿不再是困扰老人的难题了,而“空巢老人”上升到了社会问题。作为子女的在孝敬老人的内容、方法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增添了新的标准。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举国上下掀起了学国学,颂经典的热潮。中央电视台也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尊老爱幼的宣传教育。对于我们“工薪族”来说,孝敬老爸老妈就是要多关心他(她)们的心理要求和感受,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她)们着想,多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就像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回家和老人一起唠唠家常,聊聊往事,晒晒太阳,逛逛公园,照照相,留个影,让老人家享受全家团圆的幸福和温暖,感受下一辈子女的关爱。也用相机镜头定格下老人们后半生欢乐的记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用钱都不能换来的家庭亲情和和谐氛围,给他们留下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不朽遗产。

孝,不能等待。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就从相机的镜头开始。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回乡感言 下一篇:一片秋叶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