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第一书记

时间:2018-10-25   作者:如心 录入:如心  浏览量:693 下载 入选文集

如果把清华、硕士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叠加在一起,我想人们大抵是不愿意的。

姑且不论清华硕士是否能从内心深处舍弃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发展空间巨大的北上广地区,来到文化底子薄、经济欠发达、发展空间狭小的西南小乡村;仅仅是清华硕士头上闪耀的光环,足以让他们深感骄傲,在贫困村面前望而却步。试想,有多少人会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放弃街道井然有序的大都市呢?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即便他愿意,家人呢?家人能够理解吗?家人的阻拦、抱怨,也会让他放弃初衷、止步不前吧。

但,凡事总有例外。

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生马天宝, 2015年毕业后,就从大都市来到西南地区,供职于某一市级单位。刚到单位报到不久,便主动申请成为辖区内一个偏远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妻子也辞去了在北京的称心工作,随迁西南,给予他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马天宝申请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一职,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走走过场、镀镀金,拍拍屁股就走人。他是真心实意下基层、为民办实事,这个想法最早萌生于他的大学时代。

马天宝一直认为,只有到基层摸爬滚打、扎根农村才能为群众办实事。事实上,要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有魅力、敢担当的领导干部,基层实践是很好的途径。因为基层,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同时也是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更是需要解决最实际问题的地方。领导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要想真正能够了解基层情况,为老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就必须坚持下基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因为干部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只有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在马天宝的世界里,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始终把扎根农村、为民办实事放在第一位。为尽快拉近和所在贫困村村民的距离,消除村民“走走过场、镀镀金”“一个毛头小伙子屁事儿都不懂,能干些啥?”的质疑声,他苦下功夫,攻克南北语言障碍,打通语言关,做到基本会说白话,能够听懂白话。马天宝的功夫没有白费,交流畅通之后,他和村民们的沟通变多了、关系融洽了,他们成为了自己人。很多进展不够顺畅的工作走上了正轨,问题得到了解决。

驻村期间,马天宝确立了“积极推动特色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努力提升扶贫‘造血’功能”的目标,大力 ”盘活”村中剩余劳动力,争取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马天宝扑下身子带领党员群众“抓脱贫、促增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中草药、砂糖橘、三黄鸡养殖场等种养殖业,吸引资金发展了两家村级企业,为该贫困村实现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村里进行帮扶,想方设法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把帮扶贫困学生家庭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先后为16名贫困学生争取到捐资助学款,为因学致贫的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从思想观念上推动贫困户脱贫,让他们了解更多惠农政策,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

  实事一件件、一桩桩,慢慢消除了村民心中的坚冰,融化为一股暖流,流淌在村民心的海洋。 “马书记为我们找到了致富路子” “马书记是个好书记”,村民发自内心的朴实话语此起彼伏,清华、硕士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合二为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习主席的话来说,就是年轻干部有培养前途的要放到基层去锻炼。下去要真下去,而不是去“镀金”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父女情 下一篇:篆角作文6:家乡的小河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