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窃而不贼——窃读记

时间:2019-05-30   作者:客过德令哈 录入:客过德令哈  浏览量:245 下载

凡窃,则贼。

贼,小偷,都讨人厌。

一个例外,就如以下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要读书,读新书。她跑到书店去,偷偷读。

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图书馆,不是政府出资经营的大众康乐福利机构,它得盈利,否则会经营不下去。

书店老板,自然希望进书店门的顾客都是来买书的,不只是读书的。

小女孩没钱买书。所以,她到书店只能偷偷读书。

那条街,有好几家书店。

聪明的小女孩,看中一本书,她就这一家读几页,那一家读几页,忍着辘辘饥肠,转一圈,直至把书读完。万一一天读不完,第二天放学之后再去读。

能这样子偷偷把一本书读完,小女孩自然会很开心。

但是,也有读不完一本书,被中途腰斩的时候,小女孩会很失落。就像手里一件心爱的宝贝,被生生夺走那样,心里会难受半天。

有时,小女孩读的是一本畅销书,书店的存货不多,当小孩还没读完,第二天再去的时候,找不着了。很可能是,书已经被卖掉了。

也有时,小女孩读书不买书,被吝惜的书店老板发现,免不了被老板奚落一番,就像小偷偷东西被人当场逮住,脸红耳赤地走出书店,很丢面子。

所以,小女孩的这种读书法,称为,窃读。

小女孩也有遇到好心店员的时候。有店员明知小女孩穷,买不起书,但喜欢读书,便把书故意留一本藏好不卖,等小女孩来,把书递给小女孩,让她读完才卖。

遇到这样好心的店员,小女孩一辈子都记得他的好处。

小女孩长大后,耳边不时还会响起这样的话: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这个小女孩,后来写出了《城南旧事》。

对,她,就是林海音。

窃读记,是林海音另一本回忆旧事的书《今生只活得平静二字》当中的一篇文章。

 

我们的爷爷辈父辈的时代,读书识字几乎可以说是有钱人家的事。穷人家很少能出读书识字的人。

穷人,偶然有个别幸运的,能读书识字,但要买书,几乎是不可能。

的确,林海音的经历告诉我们,她们那个时代,买书,算得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战乱,贫困,饥荒,物质极度匮乏,一般人家能吃饱穿暖已属不易,何来闲钱买书读书?

所以,才有林海音的“窃读记”的童年记忆。

 

到我们的时代。

我没有经历过窃读。

我们小时候,买书不算特别的难,家里也有几本藏书。但是,物质尚未充分的丰富起来,普通老百姓,谨守“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得先“医”好肚皮,让身体温饱,再考虑灵魂的安顿。买书藏书的家庭实属罕有。

我们上学时期,特别是小学中学阶段,求知欲特别旺盛。但不幸的是,我们遭遇文革。那时,出版界一片死寂,新华书店陈列的图书单调乏味。看着新华书店品种单一的图书,很多时候,我们连“窃”读的愿望都没有了。不过,记忆中,新华书店也没有营造出一个可以窃读的氛围,几乎所有的书都用柜台包围起来,要书,必须找店员要。翻一翻,就得还给店员。你没有办法,占着那本书,一直读下去。

 

现如今,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书变得容易得多了。

现在的书店,不叫书店,叫书城,像一座城那么大。人们,用一座城来装书,卖书。

到书城,你不必“窃”,你直接光明正大到开放的书架取读任何你想读的书。遇到有塑料薄膜包装,还没拆封的新书,你甚至可以大大方方随手将包装的塑料膜撕掉,好像那本书是你买下似的。没有店员或者店老板一天到晚提防着你是不是来书城“窃读”还是“蹭读”。书城甚者专门腾出空间,放好椅子板凳,让你坐,让你坐得舒适,读书读得自在。你可以从书店开门读到书店关门,今天没读完,明天还可以来,再读。直到读完为止。书不会那么快就卖完。现在买书的人不多。有时间读书的人也不多。除了上学的学生。学校老师指定要读,考试必考,高考必考的书,那是学生不能不读的。除学生必读的书以外,书城还有大把你喜欢读的书。所以,你要是在书城看中一本书,放心好了,一天读不完,第二天来好了,准还在。要让林海音穿越时代,来到我们现在的书城,不知她会感到有多幸福!她不得一天到晚泡在书海里?!

但是,人,就是这样一种怪物: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倍感珍惜;而轻易得到的,你就不会再把它当宝贝了。过去,林海音,靠“窃读”来读书。找到一本新上市的好书,会激动、兴奋、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捧读不已。现在,我们,随便读,你要是还像林海音当年那样显出兴奋和激动的神情,旁人准会把你当成傻子。

 

我不知道我的同龄人,退休之后,还有几个人读书?

可惜了,图书馆的书,书城的书。

作者简介:退休教师,酷爱文学 早年,计算机,工学学士; 当过知青,做过工人,恢复高考上大学; 然后, 国企,工程师,高工; 私企; 下海; 上岸,返身入职高职学院,任教,十数年,直至退休。

上一篇:学生不为歌 下一篇:难忘战友情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