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马援战死之地破解

时间:2019-12-25   作者:微尘 录入:微尘  浏览量:253 下载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著名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忠勤国事,令人钦佩。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 ,堪称一代良将。
     马革裹尸
这是马援觐见刘秀时,刘秀问马援志向如何?马援答:“男儿当勇征四方,死以马革裹其尸而还矣!”
     老当益壮
本来此成语是在赞廉颇年六旬仍披甲上阵,马援年近七旬仍能为将征讨敌人,故此成语亦用在马援身上。
    老骥伏枥亦在称赞马援不服老。
   桃花源志.纪胜.人事》载:“武陵蛮寇临沅,马援进军壶头贼,乘高守险,会暑盛,援亦中病,乃穿石为室以避炎气。”
   我文笔不好,但仍然要记录下祖辈传承下来的历史故事,因为我若不提及,将来这段历史只能被淹没。
  我小时候最少听到两位八旬老人跟我讲过这些故事,可能是我喜欢听,而且喜欢看历史的缘故,所以老人们也愿意跟我讲,去年回家过年跟一位家族九旬老爷爷又聊到这个历史性问题。他说,再不讲,等我走后,可能就没有人知道这些事了。
    历史上关于马援的故事有很多,但他到底战死在哪里,这是一个迷,无从考究,据老人们讲,马援真正马革裹尸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桃源县、夷望溪镇、穿石岩上游五百米处的大溪口。
    马援庙最早的时候是建在大溪口的,据说很大,木楼,很气派,但因年年都遭受水淹,后当地老百姓将庙迁至穿石山大岩顶,可大岩顶与小岩顶中间有个十几二十米的悬崖,来往紧靠中间的一条小木桥或是通往大岩顶一尺来宽的Z型小石径,因大雪冰冻,大岩顶坡陡桥滑,看守寺庙的和尚饿死在庙里,再最后当地人再将庙宇改建于小岩顶,也就是我们现在看的到的伏波宫。
     大家可以仔细分析下,为什么伏波宫当时明明知道遭水淹还要建在大溪口,而不直接选址下游几百米的穿石山,从地貌和风水来讲,穿石山在那一块是最好不过的了,原因只有一个,大溪口就是真正一代名将去世之地。
     我是军人出生,结合大溪口的地形地貌,我知道这里是古时候兵家必争之地,我记得小时候,平大溪口的沅江有一急滩,来往船只十有八九都打翻在那里,若是上游与下游作战的话,那么这里即是分割战场的天然屏障,所以大溪口从沅陵而下是最近也是唯一个天然屏障,是一个驻军的好地方。
 综上所诉,大家可以想象,马援当年因为亲临一线或是退守至此,或病伤,或战死很符合逻辑。
    再有这个故事世代相传,而当地政府也没有对当地老百姓进行过调研,所以也没有文本记载,希望我讲此历史告知给历史有研究兴趣的朋友,也希望当地政府给予保护,因为这是真正一代名将马革裹尸之地,也是战争停于此,止于此的见证之地。更是当年日本人侵华战争飞机投炸弹止于此的风水宝地。
    望世界永远没有战争!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老屋:生产队时期那些事 下一篇:冬夜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