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半月中的一点

时间:2022-01-12   作者:忧天 录入:忧天 文集:调色板 浏览量:120 下载

    夕阳已落,淡粉色的帷幕渐薄,黛色爬满了天空,只有天际有些许青色的霞还赖着不走。走得倦了,就躺倒在树下的草地上,让思绪随意地奔驰起来。

    月上树梢,挺圆,却被枝桠撕碎着,但是并不凄凉。美,是的!风过枝头,拨动树叶如轻抚琴弦。月,看起来是那么壮丽。破碎着,皓白的辉光,闪闪着照在我的脸上,照进我的心里。本自有盈缺,何妨观碎月?借着散步想要宣泄的那些不快,那些闲愁,在月光里显得是那么渺小。我想起了春江里的那轮月,不,不是那轮,就是这轮月,照进了千百年无数人的心中,留给后人的,还有月光里的背影,还有月色中无尽的回忆。既然,凡夫皆过客,唯有月长存。那么何必悲哀,何必颓废,何必愤愤?

    月字在古时是半“月”中加一点,那半月中的一点,是否是古人难解的心结?

    射九日的后羿,思慕着月宫中遥遥的嫦娥,心垂。

    名叫虞的美姬,仰望着月光中豪横的霸王,落泪。

    使徒府的貂蝉,礼拜着云朵中隐现的玉盘,起愿。

    字太白的谪仙,高举着用月华斟满的酒杯,狂醉。

   还有瘦比黄花的词人,无言登楼的后主,慷慨悲歌的猛士。

    五千年的文化中,有月;千万人的记忆中,有月。月,就像一盏圣灯,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就像一缕韧丝,串起了芸芸国人的记忆。

    那半圆中的一点,也许便是的记忆的一点,凝聚了人们的喜悦,悲伤,不羁,谦卑,以及一切中华儿女寄托于月的文化印痕,将一个朴拙原始的符号,变成了一个饱含着民族底蕴的文字——“月”。

    望着明亮的“碎月”,记忆中,竟跳出一联文字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那么又何必悲哀,何必颓废,何必愤愤呢?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令人失望的《借枪》 下一篇:一盘萝卜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