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忆改稿旧事

时间:2019-07-04   作者:远山谷 录入:远山谷  浏览量:375 下载

    众口难调,即便烹饪大师,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文章亦如是。

    一个下属起草的文稿,常有跟不上领导思路、对不了领导胃口的情况,怎么办,当然是退回修改或重写。修改也好,重写也罢,虽说这是幕僚、下属应该做的,但怎么退稿、怎么叫下属修改,方法上还是要讲究的,几十年前,我亲历过方法完全不同的两个实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师宣传科当干事,有一年师里召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宣传、组织科的干事们,每人负责整理两篇大会发言的典型材料。一天,政治部主任一个电话把科里一位姓曾的老干事和我同时叫了去。

    “你看看,你写的什么东西,思路不清不楚,一锅玉米糊。”主任将材料往他面前的办公桌上一丢。

     我和曾干事一旁肃然站立,聆听“教诲”。

    “回去重写。”主任对曾干事很不屑地说。

     曾干事赶忙从桌子上拿起他整理的那份材料,只见首页“朱批”了(用当时上海生产的一种笔芯很粗的吸满了红墨水的塑料笔写的)四行粗大的红字: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结构松散,退回重写。这一刹那,我看见曾干事满脸通红,尴尬无比。

   “你的,也不行,拿回去。”主任瞄了我一眼,把材料扔到我面前说。   

    我们俩个人拿着各自整理的材料,带着主任“重写”的指示,沮丧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回来一看,我的材料上主任既没留下“朱批”,也没留下“墨宝”,怎么改啊?我就这么点水平,自己很认真写到认为满意了才交上去的,到底哪里不行,我茫然无措,十分犯难,真不知从何改起。

    后来我调到大军区机关,遇到了几位做法完全不同的领导,他们对下属起草的文稿如果不满意,会跟你认真沟通,会指出文稿中哪里不行、为什么不行。重要的地方,他们常会直接修改,另一些地方,一一用红线划出,也给出具体修改的建议。他们对下属起草的文稿,从不简单地说“不行”,也没有“一锅玉米糊”这样难听的话,他们还允许、鼓励下属对他们的修改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得到领导如此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属不仅写作水平提高得快,我们这些处长、小干事们做起事来心情也愉快。

    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使人丧气,一个使人愉悦;一个使人茫然无措,没有自信,一个使人心中有底,水平提高。事隔多年,一次闲聊,谈起这件事时曾干事还心有不快地对我说“主任那种方法于事无补,只会打击我们的自信,伤害我们的自尊。”的确如此,我也有同感。至今我仍搞不明白,为什么主任当时不讲究点方法,他可以先叫曽干事去,处理完他的稿子再叫我去。两个人同时去了,也可以处理完我的稿子,让我这个新干事先走,免得我看见曾干事那尴尬的一幕。

    主任虽是领导,也能舞文弄墨,有点才气。但居高不能“凌下”,恃才不可傲物。谁个都有自尊,大家都要面子,人同此心。再大的领导也要顾及下属的感受和面子,尊重其人格,不应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其实,主任也是十年媳妇熬成的婆,他本应该很清楚,作为一个下属,谁不想尽力把稿子写好,让上司满意,听几句赞赏、表扬的话呢。

    今天的我也算是个小领导了,免不了也常有对下属起草的文件说“不”的时候,我努力效仿余华、顾俊生等老领导的做法,不对下属简单地说“不”,不搞叫人摸不着头脑的“朱批”,我尽量和下属当面沟通,提出自己明确而具体的修改意见。如果有时间,我也会作具体的文字修改,并鼓励下属跟我一起切磋。文章千古事,本来就应该多推敲,精益求精,这既是文风,也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要求。老舍先生说“费尽九牛二虎力,不做七拼八凑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写作上真正得到提高,下属也才会有切切实实的长进。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年轮之间 下一篇:忆改稿旧事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