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儿时的礼花

时间:2023-01-22   作者:陶兴国 录入:陶兴国 文集:陶子散文 浏览量:83 下载

元宵节,总是带着浓浓的年味,现在的元宵节更是如此,春节时挂在门楼和大街小巷上的灯笼依然将村庄染成红色、润成喜庆,迷彩灯闪烁出红黄蓝绿,将夜空画成了花的海洋。从正月十四晚开始,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主儿,就开始燃放礼花了,十五日晚上是高潮、十六晚上仍有零星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各种式样的礼花在一声声巨响之后在高空中绽放出红的、绿的、蓝的…它们就像T型舞台上的女模,搔首弄姿,尽情展现自己的风情万种。大街上,人们嬉笑着,欣赏着礼花,即便是在家中的院子里照常仰头可以看见天空中那一朵朵绚丽的灿烂。

这一切,使我想起儿时的元宵节、儿时的礼花。

从记事起,总觉得一年中最大的事、最喜庆的事是过年。特别是进入腊月以后,心情特别急切,每天在板着指头算,总觉得每过一天的时间特别长。有时歪着小小的脑袋问:“娘,为什么还不过年?”

“小馋猴,快了,快了,”母亲用手指戳着我的脑袋说:“怎么那么馋,不怕人家笑话。”

其实母亲只说对了一部分,是物质层面上的,还有精神层面上的,那就是玩乐,穿新衣服、放鞭炮、观礼花…‥回首过去,儿时的一切历历在目。

每年放礼花的地方是村大队办公室(村俑房)前的那块空地上,空地前面是个大湾塘,摇灯笼旋转的立杆就竖在了北湾沿上,这样就加大了洒落在南边的铁末落地的距离,礼花停留在空中的时间加长了,烧红的铁末落在水面上的那一刹那间,爆发出的礼花别一样风采。

两只装满铁末与硬木粉(硬木粉是燃烧物)的灯笼被飞速地旋转起来,漫天的铁花将夜晚映的通红,人们在呼喊声中,逐步后退。年轻的后生们,一进入铁花里面,就会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摇动那根铁摇杆。一旦发现速度减低、里面的后生力竭时,另一个后生就会立即冲进去替换。摇动的速度越来越快,甩出的铁花将花的世界拓展的越来越大。正值妙龄的姑娘们,在欣赏礼花的同时,更多地是欣赏年轻的后生们,后生们懂得这些,所以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抢夺摇杆的机会,将灯笼摇得飞转,以讨得姑娘们的欢心。

1970年是摇动礼花改为火药礼花的第一年,曹村不仅是大村,而且有企业、有钱,所以成了这方圆一带第一个使用火药礼花的村。为了保证成功,村里又聘请了制造火药礼花的师傅来村里操作。元宵节下午,村里用养鸡场的一台“白浪河”柴油汽车,就将人和火药等拉回了村里。

放礼花的地点仍然在村办公室前的那块空地上,只不过不是放在湾沿上,而是放在了空地中央。孩子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围着一张放礼花用的木桌,争占最佳位置。上香、烧纸、吃完晚饭,空地上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了,连临近村的许多社员也都赶来了。

“肯定比摇灯笼好看,用火药喷射嘛。”

火药?千万别爆炸了。”

“没有事的,听说连放花的师傅都请来了。”

“那不用自己动手了。”

“不用了,光看不是更好嘛。”

“没有意思,自己不动手没有意思。”

……人们议论着,有些不耐烦的人不停地向北望,因为大家知道,放花的师傅们在村北的养鸡场吃晚饭。

“来了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随着喊声,人们像是被魔咒附体一样,一齐转身,一齐伸长了脖颈向北望去。

“来了,是来了。”

村干部和两名聘请来的放花师傅走在前面,有两个社员各自推着独轮推车跟在后面,车上装满了泥锅子、火药之类的东西。大家自然地让开了一条道,这一行人在离桌子十五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密集的人群立即无声地后撤,空地上形成了半径十五米的用人体围成的圆。

一个放花师傅将一个装好的泥锅子搬上了桌子,就在他从嘴里拿出烟卷、触上泥锅子中心的药芯子时,全场立即死一般的沉静、鸦雀无声。泥锅子开始喷出火花了,全场所有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逐渐加大的火焰,桔红色的火焰越喷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一颗铁花树照亮了天空,用人群构筑的那个圆,随着火焰的升高,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逐渐地加大了它的半径。人们欢呼着,享受着不断变幻的火花带来的乐趣,尽管那火花是单一的桔红色。

第二个泥锅子可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它的脾气特急,刚一点火,就疾速地喷射起来,刹那间腾起的火焰就照亮天地。人群迅速地后撤,就在人们惊奇的有些窒息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泥锅子爆裂,整个桌子上一片火海,那张木桌也随即燃烧起来。

放花师傅撤掉了桌子,将第三个泥锅子放在了第一个燃烧过的泥锅子上,又点燃了……

漫天的铁花给这个村庄带来了喜庆和欢乐,但是也剥夺了年轻后生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多少令他们有些遗憾。在人们尽情地享受节日欢乐的时候,人群中的一个顽童悄悄地拉一下同伴狗子的手,两个人悄悄地流出了人群,直奔村北的养鸡场。

顽童叫顺子,顺子爹是鸡场场长。顺子知道,鸡场那辆“白浪河”柴油汽车上还有火药。

那是一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再加上人们对火药放花的好奇,养鸡场竟然没有人留守。顺子和狗子爬上汽车,拿走了许多搅拌好的火药和药芯子。事后两个人想把药装到玻璃瓶子里加上引芯放花,可是想想那些爆裂的泥锅子,计划还是放弃了,到了七八月份,由于天阴潮湿,药物变质,只好扔掉了。

从儿时到现在,元宵节放礼花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木粉跟生铁末子搅拌在一起,装在了 用铁丝制成的灯笼里,用人工将灯笼转动起来,被木粉烧红的铁末随灯笼的旋转抛向空中,形成礼花。二是用火药和铁末搅拌在一起,装在泥锅里,被火药烧红的铁末随火药喷射出来,形成礼花。三是用二级发射的方法将不同金属末(不同金属燃烧后产生的颜色不同)和火药搅拌成的花药送上天空爆炸,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也叫礼炮。

技术先进了,礼花的品种繁多了,人们在自家的院子了也能欣赏到礼花,但是人们兴致降低了,众人齐乐乐的场面不见了。

那个名叫顺子的就是我,这些都是我童年的记忆。尽管那时的焰火颜色单一,没有今天的绚丽,但是那种大家在一起的众乐乐,是今天人们站在自家院子里欣赏礼花时,心里也好、精神也罢,是享受不到也体会不到的。

作者简介:陶兴国,男,笔名晨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人。工作之余喜欢阅读和撰写文字,用敲打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美好和岁月的沧桑。邮箱pdchenyu@163.com电话13280830098

上一篇:童年一梦赵州桥 下一篇:走近宋庄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