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风俗

时间:2017-10-14   作者:根柯 录入:根柯  浏览量:739 下载 入选文集

进入寒冬岁末,在街头巷尾,不少人家忙碌着熏腊肉——这是我们三湘四水之地一种古老的饮食风俗。

瞧那一个个半截的大铁桶,或是围起的半拉子矮墩,平铺上铁丝网,网上铺满猪肉、猪血丸子、鸡鸭鱼等,下面爇起木炭、木屑的小火,不着急地慢慢熏烤。等待两三天后,正式“开锅”,用手一擦腊肉那漆黑的表皮,闪现的金黄,真令人垂涎欲滴。而在等的这段时间里——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呆”,操持家务的主妇们,三三两两坐在熏桶旁,一方面守着火,不能太大,也不能熄灭;另一方面唠家常,嗑趣事,把一年下来幸福快乐的事儿晒一晒,摆一摆,又相互间搭把手,增进邻里感情。那角落里、旮旯里升腾起的一缕缕青烟,掺和着家家户户今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期望,在寒风中渐渐弥漫开来,消失在视野里,种植在新年间。

一拐角,一幅巨大的商业招牌挤入眼帘——“××牛排”。诱人的精致广告画,使人着迷;店门笑脸相迎的“空姐”式服务员,让人顿生主人翁优越感;加之店内欧式装潢,颇有皇家气派。自然生意兴隆,特别是青年人趋之若鹜,大快朵颐;小女儿也嚷嚷了好几次,满口是羡慕与惊奇。的确,社会的一步步发展,平常老百姓家的锅碗瓢盆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一日三餐,由生理需要变成了精神享受。就算在一个小镇,也能吃到京味和粤菜;稍大点的城市国际化的菜谱更是餐饮业大腕的标志。家庭聚餐,朋友联谊,同学聚会,战友联欢等等,都以“吃”为平台,更不用言婚丧嫁娶。吃已是一种社会活动,持续牵动着文化的演变。

记得曾看到一篇美文,高谈阔论、大肆追捧西餐的美味和精美的加工。西餐好,不容置疑。可是,在那笋子炒腊肉、清蒸腊肉、萝卜干爆腊肉等传统菜肴中,我吃出了妈妈的辛劳,尝出了奶奶的手艺,体味到了先人的智慧。这个风俗不仅仅是生活习惯或固定模式,其沉淀下来的是手把手的血脉传承。应该说传统更有生命力,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代表一种国家的力量。说白了,就是对自身的自信、自豪和自立。

那一柱炊烟,醉了同道人。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父亲的犟 下一篇:捡木梓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