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祈雨

时间:2016-04-20   作者:郭富晓 录入:鲁阳拂晓  浏览量:735 下载 入选文集

    时值七八月份,地处豫中西部的张官营境内,地里的玉米长势微弱。干旱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原本是修了干渠、支渠的,可以在旱季从伏牛山余脉脚下的昭平台水库调水灌溉。但是,持续干旱让水库的蓄水量明显减少,能放水灌溉的量就明显不足了。南边的田地还能借点光,越往北走,水量越小,田间小渠里连上游浇地人回家休息的夜间也过不来水。从玉米种下之后,就很少见到能湿地皮儿的降雨,干旱像一张越来越大、越来越密的网,慢慢地覆盖着近百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那一年似乎是1988年。

    看着玉米叶子慢慢地从下往上一点点打蔫、焦黄,尽管也做了锄地保墒的活计,可久旱不雨的烦躁还是在大家伙心头蔓延开来。玉米虽说是粗粮,但作为主产粮种之一的它也是小半年口粮啊。老辈人都说,祈雨吧。

    祈雨,对于张官营街上的老辈人来说,好像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老辈人喜欢说,那是旧社会时候的事儿。奶奶也曾给我讲过。至于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亲历,是万万想不出来的。

    祈雨是大事。要有了解祈雨流程的人安排、指导。于是,在营南村,平时热心公众事的一帮人聚拢在了一起。他们中间以老辈人为统领,有经历过祈雨的、有听说过祈雨的,经过一番商议,最后,以村里同庆社挑头,热心村民参与,迅速召集起了一支百十人的祈雨队伍,决定到20多里地之外的黑龙潭祈雨。之所以能这么快把大家聚拢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大家都期盼老天爷能早点下雨吧。说起同庆社,在彼时的农村是比较普遍的,似乎每一个村庄都会有一支这样自发的民间松散组织。职责就是在农闲或者过节的时候组织村民开展一些诸如划旱船、踩高跷等的社火表演,以及庆贺店铺开张吹吹打打之类的喜庆活动,为终日劳作的农人们带来生活的韵味。

    祈雨,首先要准备的,是龙王爷的神位。虽是期盼老天爷下雨,可在大伙儿的心里,能行云布雨的龙王,才是给人间带来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司雨水神。龙王行雨的说法,不光流传在神话故事和各类传说里,其实在农家家家都有显现,特别是过年时。腊月二十三,每家都要请一张灶王爷神位,以备祭灶之用,这上面便有渴望龙王护佑的佐证。那印刻有灶公、灶母神像的纸张上方,大抵会有一个方框,标明农历年份月份,12个月还要分清“正月大”“二月小”之别,“大”表示这个月30天,就是当月“大进”;“小”表示这个月29天,就是当月“小进”,基本上交替排列,应了天文上以月亮29天半圆缺一次做为一个月的时间安排。方框之中,还有两句寄托着农人们对丰收和财富期盼的话:“几龙治水、几日得辛”。在老黄历里,每天都会对应一个干支,从正月初一算起,地支上如果初三对应上“辰”,“辰”在十二属相中是“龙”,于是就是“三龙治水”。龙越多,雨越难下;龙越少,雨越多,所谓“龙多旱,龙少涝”,有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意味。而同样从正月初一算起,地支上如果初二对应上“辛”,就是“二日得辛”,“辛”在五行中属“金”,当然是得到得越快越好。这些是题外话。龙王的神位设置要恭恭敬敬,在一块装有底座的木牌上,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写上类似“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王之神位”的字样。然后抬来一张八仙桌作为神案,将其三面围将起来,搭上顶棚,算作神龛。将龙王神位安放在神龛内,前面置香炉,插上“神香”。接下来点燃“黄金大表”,经一番祈祷叩拜,龙王就请到了。“神香”以榆树皮,尤其是根皮反复捣碾粉碎后压模制成为最佳,其他树皮或木屑制成为次。因为榆树皮本身有黏性,制成的香不易断还燃烧好,并且燃烧时散发的清香,氤氲缭绕,久久不散,是如今添加了化工香料的香所不能比拟的。儿时邻家就有制香的手艺,记忆中他们家小小的庭院里往往晒满了从各地收集来的榆树皮,颇为壮观。当然这种神香是日常农人敬神明祭先人所用,也不用檀香之类那么名贵的香料制品。“黄金大表”是类似于宣纸的薄薄纸张,裁成一尺见方的大小,染成金黄的颜色,分成10张、20张或50张一沓,称之为一刀,折起后在能看到一张张纸的截面,拓印上“某某黄金大表”的红色大字。

    祈雨,再要准备的,是寻找“取水童子”。依稀记得,需要找一个属龙的男孩,年龄不能太大。当时十二岁属龙的我,被定为“取水童子”。因为是为大家伙的事儿,父母就同意了。于是,众人做起一顶四人抬的轿子,以供我代步之用。

    祈雨,之后要准备的,是护卫“取水童子”的“兵器”,以及鸣放三眼铳所需要的火药。“兵器”大抵是从乡豫剧团借来的刀枪剑戟之类的道具,火药大概是村里出面想办法解决的。这些是为驱除影响祈雨效果的鬼怪邪物所用的。其他诸如敲打乐器,我们称之为“打铜器”所用的大鼓、铜镲、小锣等等,原本同庆社就有,无需单独准备了。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夜幕下的狂乱 下一篇:一个人的疯狂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