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槐树情思(四)

时间:2016-08-29   作者:索道 录入:索道  浏览量:747 下载 入选文集

 村子背靠丘陵,面对河床,真正的山之阳,水之阴。村庄呈带状,到对面山坡上看,也确实十分壮观,也确实像传说中的卧龙。这个村也很是有一番来头,村民以赵姓居多,据说是宋代后裔,总之北宋期间的传说和故事在这里被传得神乎其神。

离洪水镇不远的一个镇叫潘龙镇。厉害吧,听听这名字,那不由得你不想起卧虎潘龙来吧。那里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哪。传说潘龙镇原来是一个潘姓大家族,是北宋期间大奸臣潘仁美的老家,潘仁美迫害忠良被朝廷处死并株连九族,宋朝杨家后裔杀到了潘龙镇,见人就问你姓什么,凡是姓潘的格杀勿论。一个杨家兵逮住一个人问姓什么,那个人吓得魂飞魄散,颤颤巍巍地说:“俺……俺……”正要说“俺姓潘时”杨家兵不耐烦听下去了,说姓“安”就放了你。老百姓得知宋兵不杀姓安的人,就一口都说自己姓安。后来,后来蟠龙镇上真得就都成了安姓人,扯了那么远,想说的问题还是说卧龙头村的历史悠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古村落。

赵氏家族在村里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人口多,而且脉络特别的清楚,但从根上往下数已基本出了五服。大赵家老弟兄四人,在他小的时候就只知道三爷和四爷俩兄弟,三爷没儿子,有两个女儿都嫁在本村。三爷是个古老的文化人,说文化人,但他不识字。他是一个地道的民间文化人,是一个心记特别好的人,只要他听别人讲一个故事,听完后就能复述下来,并且特别会演绎,他讲的故事绘声绘色很是受人青睐,什么《三侠武义》《侠武义》等讲得十分精彩。所以尽管他家人丁稀少,但听客盈门,倒也十分热闹。四爷家有四个儿子分别在“永”字上。“永”辈的老大家又生有四个儿子,分别在“水”字上。二赵家老兄弟也是四人,二四爷家的孩子们却在“明”字辈上,“明”辈上的老四又生四个儿子在“平”字上。三赵家的四个老兄弟在“堂”字上,三四爷家也有四个儿子在“树”字上,他们说起来是一家的,可早就都从老家谱上分离了出来。但是辈分没有乱,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哪个辈分上的,就知道该叫人家什么。老赵家人丁兴旺,成几何极数增长。难怪在解放前我国才是四万万五千万人口,也就是四亿半,到了六十年代初毛主席说“我国有七亿人口…” 再到八十年代我国有十亿人口,有句顺口溜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未开张”说的全民经商的现象,但也反映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了些,从老赵家的繁衍状况来看可见一斑。为此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村里到处写着与生育有关的标语,如“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要想发,多养母猪少生娃”。就是这么个国策,引起美利坚山姆大叔的不满,说侵犯了人权。这狗日的老山姆站着说话不腰疼,给他们分上几亿人口试试,不把狗日的密西西比河的水喝干了才怪呢,他们哪见过那么多人呢。可话又说回来了,在过去生孩子那是一件无奈的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了,正是生育的高峰,那时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的单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被窝里大联欢,不经意间就要有了爱的副产品,村里有句顺口溜说:“管天管地,管不了养孩子放屁”。看看,把生孩子与放屁同等起来,可见生孩子是一件多么不足挂齿的事啊。可是这样无休止的生下去,后果是生活水平的下降,本来这个村就是靠天吃饭的,人口多了又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

计划生育开始了,人们这下可高兴了,少生孩子多种树,携手共走富裕路。可还是有一些老脑筋,非要生了儿子才罢休。村西头有家李姓家就是这样,生第一个女儿时叫改珍,第二个女儿叫焕珍,第三个女儿叫变珍,最后总算生了个儿子叫要珍,要的就是儿子。这和有部老电影《甜蜜的事业》里的拉弟、招弟、引弟类似,可见文学艺术是如何来源于生活的。农村人非要生儿子,真的是无可厚非,在农村男人就是生产力啊,并不是受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所影响,而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女儿大啦就要嫁啦,谁为父母养老呢。从经济社会的角度出发,就必须要有儿子,儿子是再生产资料,这也叫人力资本,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是因为这样,国家的计生政策在城乡执行起来就有一些差别,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有原则性,还要有灵活性。   

话又扯远了,还是说这个村吧,村里文化的不多,可懂文化的不少,毕竟是个历史古村嘛,但是懂文化的有时也很偏激。比如土改和破四旧两次大运动,把村里的庙宇都拆了,什么奶奶庙、土地庙和牛王庙都成了一片瓦砾了。把那些信教的人也批得狗血淋头,一钱不值。过去村里信仰的是道教,真真正正的国教,最崇拜的就是老子,尊称为老君爷。可这里是革命的老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比较淡薄,最多的是道德崇拜,接受新鲜事物还比较容易。人们有着纯朴的民风,像老槐树的秉性,不卑不亢,与人为善,而古老的文化像槐花一样香飘四溢,流香百世。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