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扬州杂记(3)

时间:2016-10-25   作者:荒村一叟 录入:荒村一叟  浏览量:695 下载 入选文集

    每次到扬州都要去瘦西湖去走一走,起先这个景点的门票都只有几角钱,后来我有一个内侄女婿到了瘦西湖管理处上班,去时大都是揩公家的油。等到门票涨到上百元时,我和老伴又都到了免票的年龄,因此,去得就更频了。

    我第一次去扬州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文革还没开始,知青下乡也是以后几年的事,因此,对这个城市相当陌生。一齐去的还两个邻村的老年人,都是为生产队去买山芋苗的。那次虽然没买到一棵山芋苗,但却让我们借“出公差”机会逛了一趟瘦西湖与平山堂。那时的瘦西湖游人并不多,好像比平山堂还冷清得多,三年大饥荒刚过,人们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能有多少人还有兴致去游山玩水?记得那天,开始时还有点新奇的感觉,到了下午时便觉得兴味索然了,原因是中午只在平山堂庙里每人化二两粮票一角钱吃了一小碗素面,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说说这些年来对瘦西湖的印象吧。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经过多次拓展,景区面积已经大得令人难以想像,据说现在占地1500亩!其中几个传统的景点都在一条l型的大河两边,这样的地貌在水乡农村几乎随处可见,但在这里这条宽不足百米的河却被冠之为“湖”,也许冠名者觉得太过牵强才在前面加了个“瘦”字。不过,这条貌似极平常的河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曾是唐罗城与宋大城的护城河,明、清时期,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们不惜重金竞相在河边建宅造园,多家亭园的汇集,使这里很早就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

    我们每次都是从景区的南门进园,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往北走,脚下的这条路就叫长堤春晓。有时正逢烟花三月,通道旁树树桃花灿若晚霞,几步一株的垂柳像团团绿雾,一派醉人的江南春色。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不时会有一艘画舫缓缓驶过,使人觉得仿佛身在画中。

    到了长堤春晓的尽头就是徐园。徐园是辛亥革命时期大军阀徐宝山的祠堂,规模不大,但结构得体,庭院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荷花池、春草池塘呤榭等景点,还有两具南朝梁时的大铁镬(锅),据说是镇水之宝。徐园西北角有一座木桥,叫小红桥,桥身被漆得通红,过了桥便是小金山。小金山在l型河流的拐角处,堂前有一副名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院子里还有一块鈡乳石盆景,听同行的导游说,是北宋时广西送给开封朝廷的贡礼,途中遗落扬州,奇怪的是那块石头的平面酷似瘦西湖景区的沙盘模型。小金山西边有一长堤伸向湖心,那是乾隆皇帝钓过鱼的钓鱼台,站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仑美奐的五亭桥。

    五亭桥是景区的中心,它不但是瘦西湖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扬州市的标志。桥上的五座风亭就像五朵出水的莲花,每次到那里去都有许多游客在桥上歇脚、拍照。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雄伟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五亭桥。还听说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每当皓月当空,每个桥洞的水中都倒映着一个月亮,所以就有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咏叹,也使扬州多了一个别名叫“月亮城”。

    与美丽的五亭桥遥相呼应的是湖对岸的小白塔。小白塔是一座实心塔,四面八角,周边佛龛中雕有十二生肖像,塔身比例匀称,通体洁白,极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站立在绿树丛中。再从这里往西走便是1990年才重建开放的二十四桥景区了。

    历史上关于二十四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一说是那里过去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是一座桥上曾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月夜吹箫弄笛。它的得名源于杜牧的一首诗:“青山隐隐水沼沼,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玉簘。”现在,由毛泽东题写的这首诗的石碑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景区的主体——二十四桥是一座长、宽均为24米的汉白玉石拱桥,栏柱24根,台阶24级。到了这里,一上午的时间就用完了,如果还有精力继续玩就再往北走,那里还有一个近几年才建成的景点叫石壁流淙。穿过万花园走出公园北门便离平山堂不远了。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