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中国著名少儿读物作家谭一寰(人物传记)

时间:2016-11-09   作者:剀月 录入:剀月  浏览量:1224 下载 入选文集

    五十年代以来,他曾闻名于中国少儿读物界。他叫谭一寰,是学者型教师作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1921年生,1944年毕业于江西中正大学教育系,之后,在攸县临中县中及攸县丹陵中学任教。1950年应校长刘佛年之邀,在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教师,一干三十二年,直到1982年去世。教学之余,著述颇丰。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除文革时自行封笔十年外,二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发行的少儿读物就达十五本。此外,编写教师参考书四本。在各类报刊发表单篇文章不计其数。相当于平均每年写作出版一本书!绝对可称多产作家。他曾是攸县人的骄傲!

    造福一代

    12岁时,我第一次读到谭一寰的书——《探险家张骞》。书中生动的文字,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便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么厚的书,一口气便读完了,忍不住查看“作家简介”,上面说作者祖籍是湖南省攸县柏市乡凤塔村。这也是我的祖籍!于是心存疑惑地把它借回家给母亲看,母亲说:“谭一寰是你至亲的堂哥,你伯父的儿子!”这才算是认识了堂哥,说来真有些滑稽!但这“滑稽”是有历史的原因。

    于是此后,便去学校图书馆着意查找堂哥谭一寰写的书。竟然找到一堆!除《探险家张骞》外,还有《保卫祖国的南疆》、《谈天说地》、《哈雷慧星》、《旧上海与新上海》、《小灵通》等等。故事书之外,还有《小学史地教学法》、《小学历史教具的制作和应用》、《幼儿园语言常识教学法》等编著。这些是大人教师看的教学进修书籍,而当年的我们只钟情于那些故事书。

    他的故事书(含科普故事)都有无限的吸引力,让我手不释卷地本本看完,也让我的同学朋友本本看完!

    从那以后,我们以阅读他的书为乐趣,如体育、游戏之乐;我们在愉悦中吸收书中的精神营养,如蜜蜂采蜜之忙!

    我一度以为,也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喜欢他的书。我错了!后来渐渐地与堂哥有了书信来往。原来全国各地的孩子都喜欢他的书。外地孩子给他“读者来信”说:“您的书,给了我无限想像的空间,谢谢您!”有的写道:“您写的故事跌宕起伏,让我不愿放手!”也有的说:“我原来不爱上自然课(注:现在没开这课程,但开有《科学》课),看了您的书,我认识了科学的价值,爱上自然课了!”

    我的一个同学,他叫李命光,他也对我说过:“我的作文原来是狗屁不通,看了你堂哥的这么多书以后,好像不知不觉之间,有话可写,而且写得通畅了,现在老师不是也常念我的作文吗?”

诚然!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的种种所谓写作技巧(现在的学生作文培训班都喜欢灌输写作技巧,而轻视阅读指导),最多可称为“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请自来;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

完全可以这么说:他的书,曾造福了我们少年时的那一代!

    独特个性

    堂哥谭一寰读书时就非常刻苦,尤其痴迷于写作。上大学时就常向报刊投“豆腐块”(文稿),并常有收获。他有时弄得举止与众不同。全家人一起吃饭,边吃边说话间,他突然“扑哧”一笑;与妻子或朋友、同事同行,走着走着也“扑哧”一笑,忽然间眼睛亮光一闪!家人刚发现时,觉得他好生怪异。后来才知道,他是在思考他的文稿!“一笑”、“一闪”之时,他的思绪便瞬间进入他的写作小天地。于是他的欢乐,他的悲伤,他的心血,都好似点点雨露,消融在纸质的格子里!

    他所发表出版的书,都是在别人散步谈聊或扑克娱乐的时候写的!

    别忘了,他是老师,天天要上课,改作文,改作业。他必须惜时如金!如果没有了这种“痴迷精神”,就不可能有此成就。

    1966年3月,我与同学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长文,这篇长文占了报纸的头版全版还没完,还转接在第二版,文题是《商鞅的故事》。文笔清新而传神,但没有署名。不知是因为血脉相通而产生了第六感应,还是读他的书多了,摸透了其运笔规律,我心里就认为这是他写的。十年之后,《商鞅的故事》一书在全国发行,署名著作者果真是谭一寰!

    后来听说,与本书《商鞅的故事》同题同文,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那一篇超长文章,竟曾一度是他的封笔之作!

    这一年这一月,文化大革命的血雨腥风即刻来临。“四人帮”写作帮子在上海的头面实权人物徐景贤、朱永嘉,在《中国青年报》上也看到了这篇蕴藏深意的长文,觉得其内容有利用价值,便要他按照他们的旨意,大力修改一些地方,再次发表。还说:“日后可将你调离课堂,专事写作,甚至进入国家高层写作班子!”“鲤鱼跳龙门!”这对有些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但他改不了刚直不阿的气节风骨,回答说:“已患高血压,头疼,只能休息!”其实心里在骂道:“想让我篡改史实?缺德!”当然,他那时并没患高血压,说患病,只是措辞。

    这引来上海知识界的一片称赞!

    他从此十年封笔!

    心血之作

    1976年的下半年,四害俱伏,春风万里。中国政治舆论界开始广泛传扬科学精神。情势喜人且催人。谭一寰潜伏了十年的创作欲望,更在加倍地勃勃冲动!

    幽暗的灯光静静地照着古朴的硬木写字台,他在静静地构思他的新书。思接千载,写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中国的孩子走向科学之路!当然也写历史故事,这是他的长项。也编写教师进修的书本,提携后学,这是其天职!

    他有个老习惯,晨起总要晚一点,看似睡懒觉,其实是在为新书的下一步打腹稿。然后坐起来,视通万里,下笔千言!

    炉子上的水壶发出“呼呼”的响声,“轰”然一声,滚烫炽热的水溢出了水壶,浇泼着旺盛的炉火,他毫不理睬,仍然在写他的书!

    文革之前,他写过人物故事:《探险家张骞》(1955年8月,少儿出版社),《商鞅的故事》(1966年3月,中国青年报),《保卫祖国的南疆》(1953年,少儿出版社),《旧上海与新上海》。写过科普作品:《谈天说地》、《哈雷慧星》、《小灵通》。多为少儿出版社出版。

    文革之后,写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书:《祖冲之》(1976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徐光启》(1977年7月,少儿出版社),《张衡》(1980年5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在引人入胜地讲故事的同时,向中国的孩子注入科学知识。

    写了历史故事书:《商鞅的故事(1976年12月修改,上海人民出版社),《张骞的故事》(1978年6月,少儿出版社),《郑成功的故事》(1982年10月,少儿出版社),《两晋南北朝的故事》(1981年11月,少儿出版社),《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1982年2月,少儿出版社)。

    此外,文革前编著了三本教师进修书籍。文革后,编著了一本这一类的书。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可谓硕果累累!

    好书无价

    曾任文化部部长,大作家兼评价家王蒙说过,作家应该有学问素养和知识水平,“用学问来溶冶、提炼、生发出自己的经验”,写出的作品才具有久远的生命力。堂哥谭一寰就是一个具有丰富知识和学问素养的作家。

    他的《探险家张骞》,既是故事,又是古今世界地理知识讲座。人们在书中知道了:古“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费乌干盆地。古“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古“大夏的蓝化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古“安息”(波斯),今伊朗。古“条支”(大食),今伊拉克一带。古“身毒”(天竺),今印度,等等。

书中主人翁张骞,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难以想像的困难,拉通了古“丝绸之路”。这条古代的“丝绸之路”即我们今天正在努力、继续为之加倍地拓大拓广的陆上“丝绸之路”!

    《徐光启》。在这本书里,他写道,明代徐光启不认为学习西方的长处,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而认为只有中西学术文化贯通,才能超过西方。因此发出了“欲求超胜,必先全通”的呐喊!在作者心中,徐光启才是真正的“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不过,在我们的初中历史书中,早些年说,清代林则徐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后来改写成清代魏源是“第一人”,可能因为“制夷说”其实是出自他的著作——《海国图志》。

    但是“制夷说”相较于徐光启的“超胜说”,就显得有些狭隘似的。因为“超胜说”主张平等的文化交易,这观点,易于被世界所接受。这也显示了徐光启有着显而易见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作者,堂哥谭一寰显然是赞成自己笔下主人公的说法,而且“欲求超胜,必先全通”之说,即否定了中国当时全盘“西化”,也否定了当时全盘“抗拒西方文化”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观点。

    在今天,交流频繁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书中主人公的“超胜说”还生发出熠熠的光彩!

    其他如《商鞅的故事》、《郑成功的故事》等书,都不是昙花一现之作,其远瞻性及脚下的高度,思想的深度,都显示着久远的生命力!

    好书无价!

    春蚕丝尽

    退休以后,一寰堂哥又被国家教育部请去北京编写幼儿教材。与此同时,“中国少儿出版社”也向他约稿,因为当时有位作家正写二十四史演义故事,只写到两汉便去世了。于是出版社便请与之写作风格相近的一寰堂哥接着写。因而堂哥立出了一个宏伟的写作计划,再写二十年!

    不想堂哥也只写了《两晋南北朝的故事》和《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两本书,便辞世了!

    那是1982年12月13日上午,他去世之前一小时,还在笔耕不辍。从远在美国工作的堂哥儿子的来信中,我们知道当时的境况:“上午10点写完文稿,站起身,想吐;吐完咳嗽,一咳,脸便陡然煞白,不能说话了。赶紧送往街对面的华东医院。11时送到,仅仅一个小时,竟然就没抢救过来!”可惜享年不到62岁。

    医生的结论:血压骤然升高,以致脑溢血。但血压骤然升高的因子又可推断为思虑操劳过度!

    这让人联想起1966年时,堂哥用来对抗徐景贤的那句“箴言”,竟在16年后不幸应验!

    “春蚕到死丝方尽”!堂哥谭一寰走了,留下一堆心血凝成的“结晶”——书!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