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游大雁塔

时间:2016-11-18   作者:梓彰 录入:梓彰 文集:聽雨堂文集 浏览量:861 下载 入选文集

时维晴日,天气尚好。余一行七八,欲至西安市雁塔区游玩一番。雁塔区有景两处,一者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另为大雁塔。

余乘车抵达,时已晌午。余至博物馆门首,观见人山人海,究其原因,缘博物馆每日可发四千余票,供游人免费参观。遂人流聚集,以致阻塞交通,排队者长达二三里。余观乎此状,心中烦恼,颇具矛盾,欲排至其中,恐日程不够,不排则遗憾也。于馆前揣度一时,商定先前往大雁塔,待游罢,再返至馆前。鉴大雁塔距馆颇近,故步行达之。

余当进雁塔境内,首现广场之喷泉。听闻,此乃音乐喷泉,待音乐起,百余注泉届时齐涌,场面堪伟,遂拍照以留念。又移步左侧,见花草相映处立有石像,前往观之,乃唐之大贤者数人也。首见太白做举杯之状横卧于地,余不禁吟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诗。又至一处,乃为“诗佛”王维,观其神态安然,衣带飘扬,果有诗家之风。后至怀素处,见其乃一僧人,因其书法造诣颇高,尤善草书,后世称之为“草圣”,余因爱书法,遂与之合照以念。且观且行,至末路,见“茶圣”陆羽像。观罢,径向雁塔,行至半途,乃察余所至之地为雁塔之背向,遂沿径以寻其正门,绕其一周方至。乃知,大雁塔位大慈恩寺之内也。正门建格与古时无异,与其相对者为广场,中有唐高僧玄奘法师之石雕立于其上。见法师手持禅杖,面目慈善。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玄奘法师于印度取经归长安,乃为新建大慈恩寺之首任上座主持。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法师为藏经之便,遂奏请朝廷,始建大雁塔。正门悬有匾额一幅,上书“大慈恩寺”四字,乃江泽民主席之手笔。观罢,遂购票入其内。即入首见一浩大宫殿入眼帘,乃大雄宝殿。大慈恩寺为唐时名寺,香火鼎盛。殿内佛祖乃为金身,慈眉善目合手坐其上,左为阿难,右为迦叶,立其侧。又至两侧偏殿观之,乃甘露堂、财神殿、观音堂诸殿。绕至殿后为兜率宫,内供金像一尊,再绕乃至大雁塔下。余抬眼望之,见高塔立于前,共七层,每层有窗四处,下有塔基皆为石砖所造,计塔层乃悟,佛语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遂知佛塔多为七级。立于塔下,听导游解之曰,大雁塔距今千年,不惧八级地震,忆往日关中大地震,小雁塔几多被损,而大雁塔丝毫无伤,可见古人之能,技至高也。又听其言,大雁塔于唐时颇负盛名,缘起“雁塔题名”之故。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题名雁塔,后辈皆效仿之。每至秋试科举中第者,皆会于塔下同游,后塔上题名,以示荣耀。贞元十五年(公元789年)香山居士白居易科举中第,时年二十七岁,甚欣喜,故题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何等荣耀。刘沧更豪迈,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雁塔题名堪比登仙之喜。“雁塔题名”遂流传于后世。

及登塔,人至多,甚挤,见二朱红大柱立两侧,上嵌楹联。顿觉楼阶晃动,后排队前进,以致平稳。登二层,见佛龛置中间;三层所藏为经书数卷;四层供有佛骨舍利;五层有风铎;六层无物;遂至顶层,亦无,心中颇憾。原想塔内存有奥秘,故执意登塔一探奇景,然非如此。既已至此,待日后浅谈之际也不遗憾,稍愉悦,下塔而去。

既出塔,又往塔后玄奘三藏院观之。玄奘三藏院,大唐法师玄奘之禅院也。玄奘者,名陈祎,生于世代儒学之家。既出家,法号玄奘。经九死一生,历万苦,终抵印度,往返19载,行五万里,所经138国。既返长安,又经19载,译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后又著《大唐西域记》,玄奘遂名留青史。

游罢三藏院,大慈恩寺境已尽。欲返途,遂过牡丹亭寻出径,会好友于大殿前。至正门,出大慈恩寺而去。

即终日,颇疲惫,然心甚喜,不觉惬意之至!

岁在乙未年古八月二十一日记梓彰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