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让学生学会“问”

时间:2017-05-27   作者:郑金法 录入:郑金法  浏览量:695 下载 入选文集

传统的衡量学生学业的做法是看他能否完满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平时上课到学期测试,直到中考高考等几乎决定学生前途的升学考试,无不体现这一特点。一句话,只让学生学会“答”。殊不知,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李政道博士说:“学答并不是真正的学问,学答案固然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放在学习答案的前面。”这话很有道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更重要,也更有难度。所以,我们日常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答”的能力的同时,更该注重训练他们的“问”。并且这“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懂就问”、“勤学好问” 、“不耻下问”的“问”,而是一种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索的科学有序的研究,是一种在初步弄懂的基础上的更深更广更多向的开掘。这种“问”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大有益处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发散型思维,使他们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

这种训练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的学生会考试,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可中国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思维方向比较窄。”我想,中国学生的这一缺陷,与平时教学和考试只求标准答案有关,与平时教学不注重“问”的训练有关。

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创立了哥本哈根学派,成功地培养一代科学精英。10年内,他培养了来自17个国家的63位学者,有10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尼尔斯·波尔的教授方法很独特,他不是仅给学员传授知识,更是指导他们设计“问题”,教给他们科学的鉴赏力、创造原则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从事研究的优秀品质。尼尔斯·波尔的做法和成就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应该尽快地更新观念,变以培养“答”为主为以培养“问”为主,或起码两者并重,为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兰溪一中  郑金法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