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村里一起长大的同学少年

时间:2017-06-24   作者:梁永涛 录入:梁永涛 文集:灵魂在游走 浏览量:896 下载 入选文集

    我们和家庄村,在附近那些碎村的人看来,有时也颇让我觉得有那么些自豪感。当时的乡政府等机构部门单位的,都依次整齐划一地位于城外那条公路的两旁。但至今让我回忆不尽,似乎模糊不清了其面庞的,仍旧是那些陪伴我一起在村庄长大的同学与少年。

  我在和家庄村中心小学的同学,再到后来过度到和家庄乡中学(我们那时却经常俗称乡中)的同学,加之当时在同属半截巷子一块玩耍长大的几个少年。曾几何时,竟然在苍老的岁月里,时间的无情冲刷下,变得几经也面目全非,想要努力拼命地在记忆流逝的海洋中,不断绞尽脑汁地才能搜寻些微点滴般的可怜印记。

   至今还记得的我小学同学的名姓,也仍然不过一二。

   住在南园子巷的邓四马,是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因为他的聪敏灵气,数学从小学就突出不已,最后念到中学的一年级或二年级时,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终于被迫辍学了。至今想来,那时他与自己偷桃等趣闻的经历,总是让我恍如昨日才见过的伙伴一样。如今早已断了联络,各自又都不知身在天涯何处。

   再比如住在南城壕的马李奇同学,同属家境寒碜学习成绩当年属于老师时时夸赞的对象。来往似乎不多,却让我常常在内心树立为榜样。后来,同样因为家里供不起他和兄弟继续念书,因此不无遗憾地中途退学,而毅然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前行。

   有一年,大概过春节期间,我终于也回到和家庄。却不知是怎样便耳闻,李奇要匆匆订婚的消息。还记得那天,独自趁着浑浊的夜色,循着周围的声响,走在那条直至通向南城壕的久违巷道,走了不多的分钟,便也摸黑寻到他家,那依旧显得破败样子的几间土房的院墙之内。其实,那晚我应该说是不请自来的。但是,他立刻便从记忆的脑海中,忽然想起我这个曾经的小学同学来时,对我的表现与友好自不必言说。通过与他简单的几句对白似的谈话,毕竟已经好久不曾见过。当我得知他在匆匆奉命的情况下,才万不得已定下一位模样较弱的农村媳妇,完后就要去山西那边的工厂打工挣钱。也许是为了以后将来的筹办婚事在做打算。自从那年一别,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同住半截巷(我们十四队的住户,几乎也占这条通往城外大巷的半条巷道)的大怪二怪弟兄俩,几乎是早晚都要与哥俩碰一碰面的。或许是因为,那时经常跟哥哥晓峰和弟弟晓平,只要抽空都要百般厮混消磨闲暇的,十足难忘的经历,让我每当念叨和家庄这个村子,总是会情不自禁回想起,那些与他们共同度过的林林总总事物。

   如今,哥俩或许仍在那座自己知晓的古城打工谋生。哥哥晓峰初中毕业不久,期间读过我们那个县城的一所职中学家电维修的技术,后来又进繁华都市,据说是亲戚开的电梯公司。我在渭北县城某个家门口的酒店,也看起来风光办结婚酒席的那一年,哥哥晓峰恰巧在那天从省城路过县城的街道,匆忙地给我算是还欠的人情(因为当年他在村子结婚时,我依然搭了比较重的五十元的礼),似乎是事务牵绊,连我丰盛的宴席,都没能让这个少年就建立起纯洁友好关系的乡党尽情享用。他那忙碌的样子和依旧憨厚的表情,就立即般地消失在自己的念想视野中。弟弟晓平,如今在给人搞装修,几年前在古城见过一面,其中繁琐不再多说。

   在属于和家庄十四队的那条大巷里,还有些许知道名字的,比如海娃和雷小朋是当年一块耍玩过的,后来很早就不念书了。早逝的马孝周的儿子马永杰,原本比自己高一级的(就像晓峰后来居然与自己初二同班过)却也留了级。那年经过复读一年,终于考到北京的某所重点大学。同样是这条巷子,家在巷尾的城门脚下,十五队的李洪涛和李英妮(都是比自己高一级却留级也当过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后,洪涛念农校去了,英妮后来据说是读了护校,再后来就嫁到地区市上去了。虽然他们与我的关系并不熟,也毕竟曾是在那所乡中一起读过书的同学啊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