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内容
内容

长篇小说 回乡知青 第二章 借干 6

时间:2018-01-07   作者:桑泉旭日 录入:桑泉旭日  浏览量:832 下载 入选文集
    六 塞北马邑古滩的十月,呼呼的西北风夹带着盐碱面在天空中肆意乱舞,把整个世界都污染成了灰白色的。漫无边际的盐碱滩上也没有什么植被,只有稀稀拉拉的瘦弱单薄的几棵碱葱苗在灰白色的盐碱风尘里随风摇邑。只要你在这里站上一小会儿的时间,就会给你的身上脸上撒上了铜钱厚的一层灰面子,如果不小心刮进嘴里,一会儿苦,一会儿咸,你都品不出是个什么味道。间或偶而有一两只兔子奔跑出来,成为了这荒凉空间也有为数不多的生命象征 。
    今天,就在这灰白色的世界里,有二、三十个人不顾白毛风的侵袭,走进了这千年古滩,站在北边上指指点点讨论着什么。虽说时间不是很长,可他们的身上都均匀地洒了一层白色细粉末,就连每个人的脸上也刮上了盐碱面,整个脸也成了灰白色的。中间几位胡子稍为长的,更是连那嘴唇上和下巴下也集聚了厚厚的白粉末,远远看去倒像是外国人过圣诞节时的那个白胡子老人一样。刺骨的带着“呼呼”声响的白毛风丝毫没有影响这伙人的注意力,大家的目光都聚在不处的水利工程上,只是时不时地跺跺冻的脚,拍打拍打身上的衣裳,或者用手抺一下脸,不至于让风迷了眼睛。
    这是县里在召开水利工程现场办公会。为了尽快实现大寨县的目标,县革委会决定在有条件的公社组织几个大的水利工程,以解决无水低产的瓶颈难题。为了掌握第一的手情况,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邹君亲自带领全县的公社书记沿着全县各公社进行实地考察。今天是现场办公会的第五天,来到了张园公社。邹君书记指着正在后面和同伴们说话的张园公社书记袁立说: 
   “老袁,来来来,往前站。来到了你的地盘上,你往后靠什么?你把你们张园公社的情况说一说。”听到书记在叫他,袁立快步从后面走过来站在了邹书记的对面:“邹书记,你看天这么冷,风也这么大,咱们还是找个屋子说吧,也让大伙暖和暖和。”邹书记用手摸了一把脸,抬起头看了看肆无忌惮的白毛风,头一摇:“不用,这风算什么?你们公社的社员们还不是在这样的气候下干活挖渠么?我们多站一会也冻不着。说你张园公社的情况吧!”听邹书记这样说,袁立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就用手指着古滩的远处汇报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可我们张园公社就是缺水。但是条件再差也不能拉了全县实现大寨县的后腿,我们要向大寨人学习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改天换地精神,向山坡地要粮食,向洪涛山要产量。我们经过研究论证决定动员全公社的力量,变冬闲为冬忙,开挖一条34公里长的人工渠,把桑源海的水引到洪涛山下,我们取名叫“跃进渠”,这样能增加近1200多亩的水浇地。听到这里,邹书记精神特别振奋,对袁立说:
“跃进渠,好,有气魄。老袁,你给大伙详细说说你们的打算,让我们大家也换换脑筋。”
    在工期上,我们的准备利用一冬一春农活不忙的时节进行集中会战,把明渠开挖出来。对于像鹰嘴山隧道和五级提水暗渠组织专业队进行施工,争取明年夏浇时能用上水。在队伍组织上是三套队伍一齐上。公社成立“五级提水工程指挥部”由我亲自担任总指挥,公社其他领导和干部分点下村进行指挥领导。公社组织专业水利突击队,负责施工难度较大,安全保障难的施工和机械安装;利用冬闲时节组织各村人员进行大会战,突击从桑源海到马邑滩的明渠。说到这里,袁立向西面方向指了一下:“集中大会战已经开工近两个月了,参加会战的人将近600多人,大战一个冬天到春节前把马邑滩的明渠工程完成。”随着袁立的手指,所有人的眼光又一次集中射向了古滩的西面方向。只见远处的马邑滩一改往日那荒凉冷漠的处境,那里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扩音机里的雄壮有力的歌唱声,在西北风中忽高忽低随风漂到了很远的地方。在渲闹的人们的后面,一条人工渠就像一条金色的土龙一样由西向东横卧在古滩上,昂着首慢慢向前爬行。看到了会战现场,邹君书记的精神更加振奋起来,用手朝大伙挥了一下:“走,我们到现场看看去。”
    近三里多长的工地上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气氛。尽管天气还没有进入最寒冷的三九天,但十月的旷野天地里刺骨的寒风会让你感觉到塞外的冷酷。然而,对于这些干活的人来说,眼下的寒风已经不在话下,被你追我赶的热潮所溶化。邹君书记带着大家站在水渠沿上,看着眼前的人们:这是一条开口10米,深4米,收底6米的人工引水渠。全公社各个村子按照自己分配的区段组织人员进行开挖。大家看到所有的村子都是从下到上用铁锹一截一截向上扔土,只有林家窑村是个另外,是每个人都担着一副萝头,一个人跟着一个人从渠底把土担到渠沿上。由于这种干法和所有的人都不同,也就引起了邹君书记的注意。他来到林家窑村的区段上,蹲在渠沿上从上衣的下兜里掏出“大光”烟盒抽出一支来,用火柴点上,使劲地吸了一口,随着嘴里慢慢吐出的白烟,认真地观察起这些肩挑扁担的青年男女们。袁立书记看到邹君书记对林家窑村的挑土挺感兴趣,就蹲在邹书记的身旁边看边介绍起来:
“这一段是林家窑村的,他们村和别的村不一样,不是用铁锹一截一截往上扔,而是用扁担萝头往上担,别看看着没有铁锹扔的快,但实际要担要比扔快的多。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改革,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次分配任务都是林家窑村第一个完成。”
邹君书记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来对袁立说:
“万事只要是开动脑筋就有效果,只要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力作用,就要学习推广。”看到袁立点头同意他的说法,邹君书记转过身来,向分散在渠沿上的人们招手:
“大家都过来,过来。”
 见人们都过来了,邹君书记对袁立用十分称赞的口气兴致勃勃地说:
“你们张园公社不甘心落后,自力更生,树立人定胜天的精神,同天斗同地斗,向老天要产量,问贫穷要粮食 。动员全公社的力量靠人工的力量开挖34公里长的人工渠,把桑源海的水引到洪涛山下,这是我县的又一个创举,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县委要全力给予支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预期完工。同时,要认真在总结你们张园公社的经验,在我们全县推广学习,在全县掀起一个全民总动员,大搞水利工程,决战75年,实现大寨县的高潮。”
还是在秋收刚结束的时候,张园公社的领导就已经提前策划明年的事情了,经过反复认证和实地调研勘察,规划出了一条长达34公里的引水渠,要把桑源海的水利用五级提水送到公社的各个村庄,从根本上解决公社各村的农业用水问题。为了做到责任到村,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预期完工,根据公社各村的实际情况,把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工程量小的施工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的区段,由各个村子自己组织人解决。对于一些工程量大而且比较难的区段,由公社组织专业队进行完成。对于像马邑滩这样的大面积、长战线的工程,由公社动员各村组织社员突击完成。按照公社施工方案,在组织专业队开凿鹰嘴山隧道的同时,今年冬天主要组织各村突击完成马邑滩明渠的挖掘。过年入春后,突击进行穿洞施工。为了加强对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公社成立了以袁立亲任总指挥的公社青、妇、武负责人参加的“公社五级提水工程指挥部”,并组织公社所有人员包点到村,进行组织动员、宣传鼓动、后勤保障、安全监督、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郑旭明也被抽到施工指挥部专门协助做宣传鼓动工作。
“社员同志们,为了改变我们公社穷山恶水的面貌,我们公社要利用冬天时间进行水利工程大会战,凡参加会战的社员们,请你带上铺盖,轧上烟袋,拿上碗筷,在大队门口等候,坐上拖拉机参加会战。”公社一声号召,全体社员积极响应,各村的高音喇叭不约而同地响起了动员社员参加会战的声音。一辆辆马车,一辆辆拖拉机截着有说有笑的男女社员们奔向了马邑滩。
公社“会战指挥部”设在新开渠的中段,是一个只用六根杨木杆做支架,几块苇席围起来,而且八面漏风的小棚子。如果不是里面有一个小炉子取暖的话,这个棚子和外面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里面的办公条件更是简陋,两个白条长凳中间是一个简单的破旧桌子,上面除了放一架扩音机外,已经没有多大的地方了。火炉旁边是一张用两个长凳子架着一块门板的床。床上的行里也十分简单,糜黍杆上铺着白床单,床单上是一卷迭的整整齐齐的旧军用黄被,一张破旧的狗皮褥子就是这里最时髦的物品了。这是公社书记袁立的全部家当,也是会战时期他下榻的地方。
时间刚进了腊月,马邑滩的明渠工程就完成的差不多了,眼下各个村大部分劳动力已经收工回村,只留下少数几个人在进行最后的修整、平底等收尾工程,再有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收兵回营了。看着自己亲自设计、亲自指挥的这条长达30多里的金黄色土龙横卧在马邑古滩上,袁立书记的心情痛快极了,早把一个冬天的艰难困苦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天,室外面的风也好像小了许多,“会战指挥部”里,煤炭炉子火势正旺,把整个屋子幅射的暖融融的。冬三个月来一直忙忙碌碌的袁立书记这时也放松了心劲,满脸笑容地围着火炉子和郑旭明说着话。
虽说郑旭明到公社工作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可和公社领导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并不多。跃进渠大会战的三个月来,郑旭明一直陪伴在袁立书记的身边,亲眼看见、亲身经历了袁书记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敬业品行。特别是袁书记在处理一些较棘手的事情的那种机警沉着、冷静大度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使郑旭明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袁立书记在敬畏的基础上更增加了一层尊重。
“小郑啊,你长这么大受没受过像今年冬天这样的苦啊?”袁立书记一边往火炉子里加了些炭块,一边问。
“没有。虽说我们家穷,但家里大人一直不让我们兄弟参加劳动。所以,我一直在学校念书,除了学校组织集体学农活动外基本上没有劳动过。”郑旭明把两只手夹在两腿中间,不停地搓着,低着头回答了书记的问话。
“那么,今年冬天的这三个月,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苦呢?”
“不,不苦。我能参加这样的大会战是我的荣幸,三个月来我在劳动生产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使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郑旭明一听书记的话,心里有点着急,两只手停止了互搓,抬起头来提高了声音。 
“很好。对了,你是不是还没有写入党申请书?年轻人要求进步非常重要。”
“我在村里写了。入党培养人是我们村赵义书记和村妇联主任。前几天赵义书记还专门找我谈了话,要求我在今年冬天这场战天斗地的大风大浪中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这就对了。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小郑啊,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学校念书,学下了知识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那会儿就差远了。我从小在村里给地主放牛打短工,没有念过书。参军后边打仗边扫盲认下了几个字,差的太远了。有的时候念报纸还念不通顺,尽出洋相,让大家笑话。唉,在我有生之年要是能坐在教室里念几天的书,该多好啊!”看着袁书记不常见的伤感,郑旭明也跟着袁书记陷入了深思……
忽然,“嘀铃铃,嘀铃铃”一阵急促刺耳的电话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郑旭明急忙站起来,快步走到办公前拿起了话筒,还没等他张口问话,话筒中就蹦出了急促地撕心裂肺的声音
 “袁书记,袁书记,我是鹰嘴山隧道。我是鹰嘴山隧道。我们这里出大事了。” 
郑旭明一听是隧道出事了,心里一紧急忙把电话递给了袁书记。
只听的话筒里传来的是带着哭样的声音,就连说话也是结结巴巴的:
“刚、刚才隧道里发生了大面积塌方,有三、三个人被堵在了里面,生、生死情况不明。我们正在正在组织人员清理塌方,可、可是光靠我们这几个人不行啊,恐怕有、有生命危险。袁、袁书记,赶、赶紧派人来抢救啊!”
袁书记接过话筒听着,刚才安静慈祥的脸上一下子变得严肃刚毅起来。他镇定地对着话筒大声喊道:
“你们尽最大努力组织抢救,我马上就派人过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一定要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也不管对方听到了没有,袁书记“拍”地一下撂下了电话听筒,转过身来对郑旭明安排起来:
“我现在就去鹰嘴山隧道。你马上给离隧道最近的几个村子打电话,让他们立即组织基干民兵坐上拖拉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鹰嘴山隧道救人!,要让他们拿上洋镐铁锹和小平车。”
“是!”郑旭明就像部队的战士一样,立正高声应答到。转身跑到电话机前拿起话机的机柄拼命地摇起来。只见袁书记一个箭步蹦出了小房子,一步跨上门口的自行车,迎着剌骨的白毛风向西而去……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虽然公社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了大量的人力以最快的速度清理蹋下来的石头泥土,但离隧道口最远的,只有十九岁的常二却由于被石头压在最下面没有救过来,所辛的是其他两位只是受了点惊吓,伤也是皮外伤没有大碍,这让公社领导们的心里稍有点安慰。
但是,在处理死亡人员常二的丧事时,出现了点状况。按照常规,因公死亡,是要召开追悼会的,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由于死亡的这个常二是地主子弟,他的父亲是村里的大地主,所以情况就有点复杂。张园公社党委在经过再三研究,结合常二这个孩子在村里的一贯表现,认为要召开一个规模小一点的追悼会比较合适,也能对得起死去的孩子。报告打到县里后,回复的是五不准:一不准召开追悼会;二是不准给予任何的补偿;三不准宣传死亡人的事迹;四不准答应死亡人员家属的任何无理要求;五不准死亡人员家属要挟村子和公社。接到回复后,公社领导都傻眼了,该怎样和死者家属交待呀?最后还是袁立书记私下和常二村里的干部们说了声,给家属补助了八十个工分。
就这样,一个十九岁的鲜活生命被草草安排了。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