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邢台老沙河城胡氏家族补遗》之五 沙河县胡氏宗祠

时间:2014-11-11   作者:胡顺安 录入:胡顺安 文集:邢州故事 浏览量:236 下载 入选文集
    沙河县胡氏家族自明初奉诏从山西迁徙至此,就开始建先祠、置祭产、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的遗意。
    所建胡氏宗祠,最早位于沙河县西部的綦村东部,坐北面南。宗祠分为前后两重院落,占地八九亩,主要由正门、仪门、祠堂及内院东西的义学和义仓等构成,其余是次要的附属建筑。宗祠设计的主要结构都在中轴线上,体现严肃、方正、对称和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莅临宗祠之前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是两层木质阁楼结构的大门,也即正门,横匾上刻有地方要员题写的鎏金大字“沙河胡氏宗祠”,两侧竖额阴刻着“文武世家源流远;帝裔宗枝翼叶长。 ”两扇对开大门分别画有门神图像。进入正门约三四十米处,是同样两层结构的木质仪门。仪门即礼仪之门,取“有仪可象”的意思,为宗祠的第二道大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先祖之时,凡行至此处,必“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由此行一跪三叩之礼,然后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
   胡氏宗祠中的仪门也呈阁楼状,东西并排三个门。中间稍高者为主门;左右各一边门,略小。通过仪门,是一座非常宽大主体四合院。庄重高大的祠堂,也即正厅,坐落在主院正北部的中间,高约七八米,东西三十多米长,南北二十米宽,大厅中有八根粗壮的石基木柱。厅内的正北部筑有一个可拾级而上的宽大木台,高一米稍多。台上设有四个龛,龛顶部雕刻着图案和神兽等。龛中置一个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四龛神位依次为始祖均祥公和孟(源)、仲(深)、季(浩)等列宗的大名,旁边小字附写其各自的生辰等简况。四龛周围是诸位列宗重要后嗣的名字、职务等。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祠堂的正厅大门平常不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商议大事之时开启。正厅之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等。
   主院落东部之正中央,为三层木楼结构的宽敞“义学”。义学,就是指依靠官款和地租设立的免费启蒙学校,主要延师教读一些本族(偶有外族)的孤寒孩子,从学者都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教育内容主要为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学算等,并兼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常用的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昔时贤文》等。在主院落西部和“义学”相对称的,乃宽大的两层义仓,又称义廪,是古代以征收义租的形式筹措专项物资来奉献爱心、慈善、和公益的仓库,系官督而绅办。
   胡氏宗祠的所有建筑均为阁楼结构。前为木质格窗、四周石基砖墙,屋顶椽檩叠置、覆盖青砖蓝瓦,内有画像图案,外边斗拱飞檐。
   沙河县胡氏宗祠是供奉沙河县胡氏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
   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庄严,保持祠堂的整洁和香火有期,沙河县胡氏宗祠一套管理规则,专设祠堂司事和祠丁来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洒扫上香。规定每年按家居住址,每户出1人,一届8年选4人,轮流管理祠堂,这些人俗称“当家头”。还规定族人不允许有损害祠堂的行为。妇女儿童不得随意入祠,族人盖房不得有碍祠堂风水等,尤其是一些有损于家族道德的行为,如行窃、赌博、吸毒等皆是祠堂严厉规定中的禁条。
    民国之前,全国各地沙河胡氏子嗣,遇有重大节日必回沙河祭祀祖先。甚至本族重要的后人如果新添男丁,也要在柱上贴张红纸,上书×××长子(或次子等)、取名×××,以示到祖先面前报到。
    胡氏宗祠在各地还有义田数百亩,所得粮食或地租,悉数用于资助族中贫寒后人的学习和生活等公益事业,以确保贫困族人的正常成长与生活,彰显了沙河县胡氏家族互爱互助、同甘共苦的良好族风。
    1945年后,胡氏宗祠被分做若干民宅,逐渐改观,祠堂主体遭到重度损坏,至“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彻底损毁殆尽。
    附:沙河县胡氏宗祠之内外图文等(手机录自民国二十年编纂的《沙河县胡氏族谱》<家庙规制图>等)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