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内容
内容

张果元的傅山情缘 第二回

时间:2016-09-01   作者:索道 录入:索道  浏览量:821 下载 入选文集

 第二回     食不复果常埃饿    聪明黑小辟蹊径

 学校就在西村,离下薛还有一段崎岖的小路,四周荒草遍地,豺狼出没,很森严恐怖,他们几个小伙伴只好结伴而行。这样一来就给黑小带来诸多的不便。他是老张的老大,底下还有几个弟妹,他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这样有时就和小伙伴们相跟不上了,小伙伴们等不上他就走了,留下他一个人时就无奈地旷课了。因此,老师没有少打他。

“你为什么总是旷课?”老师又一次发现他旷课后气呼呼地问他,老师看着这个聪明伶俐的黑小,很是失望。又说:“你不是特别崇拜傅山吗?你不是特别喜欢傅山吗?傅山爷像你这么大时,就有‘读书十行并下,过目则能成诵’的佳话,可是你,你看看你这个样子,有啥资格景仰傅山呢?”

黑小知道,傅山爷小时候是个“小神童。”三岁时听父亲偶诵《心经》句,不觉应下句,7岁读私塾,15岁应童子试。这些黑小都无法与其相比,它有着老师还不知的难言之隐啊。他是老张家的老大,下面的弟弟妹妹还需要他照管。父亲含辛茹苦在农闲时间还要卖点榆皮面,母亲由于子女多家务繁重,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的,他作为长子,要尽力去减轻父母的负担啊。这些事情从小倔强的他是不会对老师讲的,但是老师批评他没有资格景仰傅山,这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重创,严重地伤了他的自尊心。“我没有资格敬仰傅山爷吗”他常常这样地问自己。

他敬仰傅山爷,他崇拜傅山爷,他多么想像傅山爷一样,博览群书,经民济世啊,可眼前窘迫的生活,使他不得不整天为果腹而忙活,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就这样在老师一次次的误会中,在他不苟言谈的误会中缀学了,那年他仅13岁。

13岁的他在这年成了一位正式的注册农民,跟着大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由于他年龄太小,生产队只给他按半个劳动力记工分。他以孩子王自居,在村里横行一茬,凡是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都得听从他的调配,被村民虐称为“野毛头。”这个“野毛头”是长期的困难生活磨练成的。有很多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苦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黑小就是这样的人,如果说,在失败的就学途中,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从事了农业生产以后已经是一个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个飞跃性的改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飞跃的关键在于心。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黑小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还有什么比就学的失败,生活的窘迫,淘气后的背被人唾骂和鄙视以及没有“景仰资格”的自尊更让人痛苦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黑小把这个最脆弱的堤防变成最强大的力量来源。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野毛头”就是以心的强大,在村里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个饿字吓坏了全国七亿人。饥饿使他变得无比的聪明。

聪明是人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的知识积累,聪明是勤劳的结晶。黑小的聪明也不例外,离不开生活实践的启迪。在人们把地上能吃的绿色植物吃完的时候,“野毛头”黑小把饥饿的目光锁定在汾河两岸。汾河流水清清,两边是成人高的茂密的蒲草,看着墨绿的蒲草,他开始琢磨了。挖一根蒲草先试一试那嫩绿的叶子,涩涩的不能吃,再看那白玉般的蒲根,觉得甜甜的,还行。他和小伙伴们,挖了好多的蒲草,回到了村里,人们感觉惊奇,问他们蒲草有啥用。“吃啊。”他毫不犹豫地说。

“蒲草能吃,还等你去挖呢;那满河滩的蒲草不早就让人给挖光啦。”

这时村头座着一个晒太阳的老者,老者眼花耳聋,不知人们在吵吵什么,有个好事的村民,大声在老者耳朵面前喊道:“七大爷----蒲草能吃吗?”

“啊?”

“蒲草能吃吗?”

“啊,能,磨成面。”

哈-----大家一起笑了,都说七大爷老糊涂了,铺草就是能吃,也不可能磨成面啊。一阵起哄后大家散了,有的小伙伴还把蒲草给扔了。但是有心计的黑小,在琢磨着七大爷的话。多少年的生活风调雨顺,从来也没有受到这样窘迫的人们,可能确实不知道蒲草能吃,而七大爷估计知道啊,七大爷的话一定不会有错的,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他回家后把蒲草的根掰下,切成片状,然后用盐一拌,觉得口感好极了。再然后就是试着用水煮,不想煮熟后的蒲草更加爽口。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好多人开始用蒲草当菜吃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母亲洗过蒲根后的水里有稠稠的沉淀物,就像洗山药蛋丝一样。啊,那不是淀粉吗?他又试着把蒲根晒干,捏一捏竟成了粉状,这时他再次想起七大爷的话,磨成面吃一定是可行的。它经过把蒲根晒干、磨碎、筛成面粉,掺合在棒子面里,蒸出的干粮果然是好吃。从此,蒲根就成了农家的桌上餐。黑小就是这样,打小就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并且敢于在新的领域里不断的探索,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奇迹来。他的这种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为他们的一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和丰厚的物质财富。这个思想的来源还是受益于那个历史名人傅山爷。黑小崇拜傅山爷,崇拜到痴迷的地步,除了在学业上愧对于傅山爷外,在做人和做事上,处处与傅山爷相对照,学傅山爷的人品和节气。傅山从小就有叛逆精神,曾有诗写道:“念我弱冠军,命艺少旧袭。”这张不因袭古人,不沉溺于传统,要有创新精神。傅山爷的“快马不在肥,快刀不在长。”的独到见点,使黑小很受启发,终身享受不殆。

黑小毕竟是黑小,他不是傅山爷。傅山是圣,他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是人就喜思哀乐,是人就会有毛病,就会犯错误,就会作恶作剧。要不农民怎叫他“野毛头”呢,野毛头就有野毛头的野性和蛮性。六十年代初期的那场自然灾害,考验着多少人的真诚啊,全国上下都处在一个饥饿中,但都觉得这是暂时的困难,新中国会战胜这场灾害的。那时的中南海里,七亿人敬仰的毛泽东主席也是在饥饿中苦苦的煎熬啊。他老人家也在吃着膨化的海绵米饭,同百姓一样穿着打补丁的衣裳。黑小的肚子饿的实在是盯不住了,邪念就一闪而出。他兜儿装上弹弓,乘大晌午时分悄悄地溜出了家门,叫上最好的朋友黑蛋,伏在了灌木丛中,静静地等候着。一会儿看见他们猎取的目标出现了,一支大红公鸡,觅食觅到了他们眼前。只见黑小拉开弹弓,手起弹出,那只可怜的公鸡,扑楞了几下就倒下了,黑蛋匆忙跑出去把鸡拿了回来。他们观察了一下,确定没有人看见时,钻到一个废弃的窑洞里,把鸡包在泥巴里,用火烧着。他俩在烧鸡之间,四目相对,欣慰地笑了,这笑不亚于得了世界锦标金牌。他们为他们的高招而庆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顿香喷喷的美餐。

傍晚时分,鸡的主人在满村的找他的鸡,一边叫“咯咯——”地叫着,一边向人们打听着、询问着是否见他家的大红公鸡了,尽管长得很瘦,那也是一份财产啊。有个村民要去担水听人家说丢了鸡,他好心地说道,在北圪梁上看见黑蛋手里捉的一只鸡,问问黑蛋吧。

“黑蛋、黑蛋。”鸡的主人寻到了黑蛋家。

黑蛋和黑小刚刚用过了美餐,还没有缓过喜庆的情绪呢,就是鸡的主人把他给叫晕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不住大人的几句话,问得黑蛋把实情都说出来了。鸡的主人拉着黑蛋去找黑小,要他们赔那只鸡。黑小听见吵吵闹闹的声音,知道事情暴露了,急忙躲了起来。天到上灯时弟弟叫他吃晚饭,到处找也找不到,弟弟一边走,一边喊,当走到一个玉米秆堆时,黑小一把把弟弟拉进玉米秆棚里,问事怎样了,弟弟告诉他没事了,父母给人家说了一堆的好话,总算是把事情糊弄过去了。

这件事情在老张家引起不小的波澜,他生平第一次看见父亲的脾气大作,第一次看到了母亲为他落泪。父母的教训,使他认识到了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人不能这样啊。人品是要从小培养和塑造的,人品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父亲说:“你不是敬仰傅山爷吗?傅山先生会作这样下做的事吗?”他面对父母和心中的傅山爷,觉得非常的惭愧。他在心里暗暗发誓;饿死也不能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了。

他要改变这种困苦的生活,他要为父母争气,他要为弟妹做榜样。经过了这件事,他好象是突然长大了,懂得了责任。责任,就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这个责任还有责人从宽,责己从严。也就是敢于承担自己的义务,这时的黑小,再不说仅仅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为了弟妹们舒畅的成长,而是作为长子,作为一个男子汉,作为村里的一名强壮的劳动。他的愿望是让全体人家吃上饱饭,让全体村民吃上饱饭。哪怕他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时时在强烈的刺激着他,他已经无法摆脱这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他走向成熟的开始,也是他产生主宰命运的开始。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