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内容
内容

回乡知青 第一章 回村 8

时间:2017-07-09   作者:桑泉旭日 录入:桑泉旭日  浏览量:797 下载 入选文集

其实郑旭明也没有在专业队干下去。

这天早上,郑旭明起床后收拾工具正要出门上工地,就听见有人在敲大门:

“明子,明子。”

旭明一听是村革委会主任赵义的声音,就急忙跑了几步把大门打开,郑挚老俩口也赶紧从家出了院子来迎接主任。

赵主任一看旭明全家人都出来了就赶紧说:

“郑大哥,没别的事,你们忙你们自己的。我就是通知明子一声,今天上午不要去工地了,到公社开个会。”说罢掉头就走了。临到大门时,赵主任还又转过来嘱咐郑旭明:

“赶紧吃饭,早点去。听公社何秘书说今天这个会挺重要的。”

“好的。”旭明连忙答应着,就把拿出来的工具又重新放回去。

林家窑村离公社有七八里路,步走最快也得四十分钟。等郑旭明到了公社一看,公社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的人了。旭明在靠近会议桌的地方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过了一会儿,公社何秘书看见各村的人都齐了就宣布开会:

“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就开会。今天的这个会没有让村干部们来,各村来的都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就是要大家理解会议精神,学习好文件,宣传好精神,并按照中央首长的精神抓好落实,把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说到这里,何秘书的神色特别严肃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度:

“今天的会议是一天时间,上午我们传达中央文件,下午有地区组织的“学习小靳庄赛诗”先进经验宣讲团给我们做经验介绍。我们学习的文件是中央绝密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文件发到县团级,传达到广大群众。这个文件是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江青同志在天津小靳庄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下面我来念,大家记录,回去以后按照江青同志的要求进行落实。”

其实,天津小靳庄用无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做法和事迹,郑旭明在报纸是看到过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还专门刊登了小靳庄农民写的诗。 现在,要把小靳庄农民写诗、赛诗,高唱革命样板戏的做法在全国农村里进行推广,让广大革命农民占领上层建筑领域,成为批林批孔的主力军,使旭明在思想上充满了压力。会议结束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了。在回村的路上,郑旭明拿出记录本边走边看,结合中央首长的讲话精神和地区宣讲团的经验想着在村里开展大赛革命诗歌,大唱革命样板戏活动的做法。从公社到林家窑有八里路,平时郑旭明感觉这路特别远,走一步不显一步,但今天他感觉还没走几步就到了村子。眼看太阳落山了,地里劳动的人们也陆续下工回到了家里,郑旭明就干脆先到村主任赵义家里,和村主任汇报一下开会的情况,顺便汇报一下自己在村里开展活动的一些想法。

村主任的家也住村后街的西头,和郑旭明他们家就在一条街。当郑旭明推开赵主任家的大门时,听到正窑里传来了一阵阵的说笑声。以至于旭明一连喊了几声“赵义叔”家里的人都没有听见。

赵义主任的院子也不大,但身临其境就能感觉这是个对种农活特别在行的人。别看赵主任常年在村里当干部,但对于种庄稼种菜一点也不外行。不大的农家小院里,他自己种的满满当当,高低错落有致,既做到让作物能够通风,也让人看了感觉特别养眼。东西向细长菜町子宽窄整齐一致,菜町里白菜黄瓜西红柿间隔相望,町塄上的水萝卜绿油油生长正旺。从大门一条直通正窑的小路上玉米长到了齐腰高,缠绕在玉米杆的红豆蔓上的豆花含苞欲放,蔓杆自由自在地向上爬着,嫩油油的蔓头翘首高昂。旭明沿着院里的小路慢慢地走进了正窑,推开里屋门一看,他自己也吓了一跳。――原来赵主任家里有客人正在吃饭喝酒。

看到这种情景,郑旭明想也没有来得及多想,就想退出去,却被正在灶前忙着做饭的主任媳妇看见一把拉住了他:

“呀,是明子啊。别走啊,快上炕趁热吃饭。”

旭明一脸的绯红,连忙说:

“不,不,不。我是来找赵主任汇报今天开会情况的。有客人我明天再来。”

坐在炕上喝酒的有五个人,郑旭明都认识。除了主人赵义主任外,还有公社的袁书记,村里下乡干部、公社团委书记季平,另外两个一个是村里的会计,另一个也是公社的干部,旭明在公社开会时里常见但叫不上名字。

赵义主任就坐在炕头上,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脸也红的像关羽一样了。看见旭明也接过媳妇的话头说:

“对,对。明子上来坐,来,挨着我。我们边吃边听你说说开会的事情。正好袁书记、季书记和公社领导也都在,给咱们提提建议。”

公社袁书记坐在炕的正面,隔着饭桌向他招手说:

“小郑,上来,上来,一块喝点。”

袁书记旁边的季书记也向他招手要他一块吃。

看到大家这样热情,再推辞就是不知好歹了。旭明只好答应着把腿搭炕沿上坐在了村会计的旁边。

“来,来,来,小郑往里坐,倒上酒,倒上酒,给小郑倒上酒”。袁书记边说边亲自拿起酒瓶给旭明满了一小杯递了过来:

“来,干了。小郑我认识,今年正月你们村的文艺活动很好,就是你这个后生组织的。来干了。”说着自己抬手就把一杯酒仰头倒进了嘴里。

看到袁书记这样看重自己,旭明哆嗦着拿起袁书记倒满酒的酒杯和书记碰了一下头一仰倒进了嘴里。由于是平生第一次喝酒,也由于心情有些激动,更由于在思想上根本没有喝酒的准备,酒进了嘴里就像吃了一块炭火一样,他赶紧咽了下去感觉就像含了一根红火柱直捅进了肚子,整个肚子里就像着了火一样,热辣辣地翻滚。紧接着,就接连不断地咳嗽起来。看到旭明这样,赵义连忙递过一双筷子说:吃口菜,吃口菜,慢点喝。

在座的大家都劝旭明吃点菜,压压酒气,旭明连忙吃了几口菜,这才使肚子里好受了一些。随后旭明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插话中把今天开会的安排和自己的想法说了个大概。

公社袁书记听了旭明的想法后,从桌子上夹了一块鸡肉放进了嘴里,一边嚼肉一边说:

“农民就是种地的,写的哪门子诗啊。要是让农民写诗,我们国家的那么多诗人都干什么呀,那么多的地让诗人来种呀。纯粹是胡闹。”由于他满嘴都是肉,说话时含混不清,嘴里的肉末子有时还能喷出来。

可能是觉得自己这话说的急了些,突然想到了什么,袁书记话头一转对着炕头上的赵义说:

“不能乱说啊,我们一定要和党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按照上面的要求和精神落实好。”在座的人们也都一致附和着。

这时,紧挨着袁书记的季平书记插话进来:

“刚才袁书记提到了中国的诗人,我现在就念一首大诗人的诗,给大家欣赏一下。”季平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就摇头晃脑地背起来:

听话听反话,

不会当傻瓜。

可爱唤做“可憎”,

亲人唤做“冤家”。

夜里演戏唤做“旦”,

叫做“净”的恰是满脸大黑花。

高贵的王侯偏偏要称“孤”道“寡”,

你说他是谦虚还是自夸?

君不见“小小小小的老百姓”

却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

哈哈!

 

听话听反话,

一点也不差。

“高举红旗”,

却早是黑幡一片从天降。

“公产主义”,

原来是子孙万世家天下。

大呼“共诛共讨”的顶呱呱,

谁知道,

首逆元凶就是他!

到头来,落得个仓皇逃命,

落得个折戟沉沙。

这件事儿可不假,

这光头跟着那光头去也!

这才是,代价最小、最小、最小,

收获最大、最大、最大!

是吗?!

听着季平书记的诗,郑旭明一下就进入到了这诗的境界里了。他从上学进学校的九年里,在印象中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诗歌。一至三年级还小,学的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到了四年级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生们上街闹革命,破“四旧”,就是坐在教室里上课也没有课本,不是背写《毛主席语录》,就是学习报纸上的社论。根本就不知道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中还有这样美丽的诗词歌赋。所以,他对季平书记的这首诗特别感兴趣,连忙说:

“季书记,你重新念一次,我把它记下来。”

季平说:

“不着急,你有时间找我,我那里有更值得读的好诗词呢!”

这是郑旭明平生的第一次喝酒。平常在家里也没什么酒,即使从供销社打上半斤酒也是为客人准备的。就在过年时,也只是点个酒花什么的,闻闻酒的味道就行了。今天能和公社、大队的领导在一起喝酒,郑旭明十分兴奋,虽说脸有点红,头也有点晕,但他的神志还是十分的清楚,摇摇晃晃地自己走回到了家里。

由于心里一直掂念着诗词的事,第二天一收工郑旭明就跑到了季平书记住的地方,找他要诗歌。季书记从书桌的抽屉底拿出一本不厚的油印小本子说:

“你抄好后,再给我送回来,千万不要弄丢了。”

“好的。”旭明低头一看,油印小本子的封面上印着四个大字《陈毅诗抄》。他赶紧把小本子入进衣服兜里一路小跑回到了家里,找了个自认为是最秘密的地方放起来。

晚上,等全家人都入睡后,他蹑手蹑脚地取出小本子在小煤油灯下认认真真地抄了起来。

沁园陈•和咏雪词

陈毅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

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对于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郑旭明是再熟悉不过了。上村里小学那会儿,因为学校不发《语文》《算术》书,郑旭明他们上学就是老师自己找课本教书。当然最理想的《语文》课本就是《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老三篇》和《毛主席诗词》了。至于《算术》课则是老师自己编的内容了,既不规范,也不全面。所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他从上小学那会儿就能背下来。但是这首词的典故和寓义则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像陈老总这样充满激情地诠释主席的这首词,郑旭明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急忙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又急促地往后翻。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读着陈毅元帅这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壮烈诗篇,郑旭明深切地感受到了陈帅那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他的面前。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影子一幕又一幕地闪现在脑海里,两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在洁白的笔记本上摔成了几瓣。

 

为了全面落实江青同志的指示,迅速在村里开展大赛革命诗歌,大唱革命样板戏的活动,林家窑村经过研究决定把郑旭明从水利工程专业队里抽出来专门进行筹备、排练和组织赛诗唱歌。在村革委会、民兵营和团支部部、妇联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排练,林家窑村的农民革命赛诗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一时间,村里到处都成了大赛革命诗歌的战场了。

早饭前,水利专业队的工地上,农民革命赛诗会正在进行,送来的早饭大白粥放在一边,全体队员围坐在一起逐个朗诵自己创作的革命诗歌。

第一个出场的是村党支部委员,村民兵营营长、村水利专业队队长赵虎。只见赵虎站在人圈的中央,大声说道:

同志们,学习小靳庄让广大革命群众占领上层建筑阵地,是无产阶级的新生事物,也是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要把毛主席的指示学在口头上,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认真理解开展农民赛诗活动的伟大意义,组织好赛诗活动。在专业队里我是队长,是火车头,我们专业队的赛诗搞的好不好,首先就在我。所以,今天的赛诗会,我就带个头。说着,大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的是他昨天晚上加班编出来的诗歌:

手握钢枪捧宝书,

真理光辉暖心头。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指引我们去战斗。

 

阶级斗争从未熄,

复辟危险依然有。

时刻不忘狠抓纲,

做反修防修的硬骨头。

 

学习毛选眼睛亮,

民兵钢枪握在手。

革命理论铸刀锋,

冲锋陷阵雄赳赳。

赵虎的诗念的声音宏亮,情绪激昂,还不时地学着革命现代京剧里的李玉和、郭建光那些英雄人物那样指手划脚地表演,使人感觉到是倾注了他自己全部的激情。他的表演也感染了专业队的全体青年们,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在大虎的带动下,专业队的青年们都争先恐后地上来表演自己的诗歌。还没等大虎走下来,一个身穿草绿色军上衣的小伙子就连蹦带跳地跳到了中间,直接就是几句:

文化革命播春雨,

批林批孔送东风。

新生事物花盛开,

装点江山春意浓。

 

笑迎狂风腰杆硬,

傲雪化艳花更红。

毛主席栽花我浇水,

新生事物满园春。

 

这个青年刚念完,坐在一堆的女队员们就笑着把红着脸的赵桃推搡到了中间。赵桃低着头从衣服口袋里拿出自己写的诗歌,低声念了起来:

一锹能铲千层岭,
一肩能挑两座山,

毛主席教我学大寨,

妇女能撑半边天。

 
一炮能翻万丈崖,
一钻能通九道湾
毛主席教我学大寨,
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时赵虎看见季平书记也来参加他们的赛诗会,就提议:
 “我们欢迎季书记来一首,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边鼓掌边叫好:“好,季书记来一个,季书记来一个。”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季平书记被大家推到了中间,只见他一边朝着中间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还没有站定就随口念了出来:

大白粥,大馒头,

我们吃了干劲足。

跟着毛主席学大寨,

幸福路上大步走。

季书记诙谐幽默的诗歌,使场上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博得了全体队员的热烈的掌声。

晚上,村委会里的村干部会议也一改了学习报纸文件的习惯,成了赛诗会。大队革委会主任赵义也是第一个带头赛诗:

毛主席指示金光闪,

字字句句记心间。

真理光辉照前程,

站得高来看得远。

 

坚持前进反复辟,

把修正主义来批判。

阶级斗争天天讲,

无产阶级专政钢铁坚。

 

社会主义相当长,

前进征途万里远。

农民最先打冲锋,

只争朝夕开新篇。

上午,夏锄的田地里,生产队第六小队的社员们围在一起召开赛诗会。郑挚手里拿着一张纸在结结巴巴地在念诗歌:

毛主席发出新号令,

时时刻刻记在心。

字字句句闪金光,

贫下中农心里明。

 

基本路线记在心,

革命理论指航程。

社会主义道路长,

保卫政权靠斗争。

 

阶级专政是法宝,

理论问题要搞清。

反修防修向前进,

共产主义早建成。

下午,村学校的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也在组织革命赛诗会。一个个子不高,扎着两个羊角小辫的小姑娘蹬蹬蹬地跑到讲台上,高声念了起来:

一条红线通万家,

家家安上小喇叭。

北京声音天天听,

红小兵最听毛主席的话。

 

毛主席指示是真理,

明灯闪闪心头挂。

征途万里不迷航,

康庄大道披彩霞。

早晨,大队饲养院里,十几个老饲养员也围在院了里召开赛诗会,一个大约七十多岁的白胡子老饲养员正在念他自己写的革命诗歌:

共产党员硬骨头,

跟着毛主席向前走。

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

劈风斩浪雄赳赳。

 

毛主席引路我来走,

阶级斗争永不丢。

大老粗手中有真理,

喜迎红日照全球。

 

林家窑村的大赛革命诗歌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全村各个地方各个角落都成了赛诗的场所。生产队出地干活,一赛诗就是一上午,学校每天召开赛诗会,正常的课也没有时间上,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眼下时值夏锄培土的重要时节,如果农作物不能及时培土的话,就不能抵抗秋天的秋风,会成片成片地卧倒下来,到时将会颗粒无收,农民们一年的辛苦就会一无所有,村里“达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目标就会落空。但是,开展大赛革命诗歌活动的中央首长的指示,是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司令部的声音,不执行还不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既能把这个革命诗歌赛下去,也不耽误正常生产和日常工作。村下乡干部、公社团委书记季平和村主任赵义商量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在村里用出版报的方法开展赛诗活动。在一进村的墙上办一个大专栏,把村里人们写的诗写在白纸上贴在墙上,有报头,有花边和彩画,既显眼又好看,一个月出两期。虽说村里又增加了纸笔砚墨及浆糊的费用,但这样一来既使人们一进村就看到了林家窑村开展赛诗的成果,也不耽误各生产队的正常农业生产。这样,办版报的工作又落在了郑旭明的头上,成了一名专职脱产的办报编辑了。为了便于工作,能够及时地和季平书记沟通,郑旭明也把自己的行里搬到了季平书记那里,和季书记住在了一起。他们俩人住的地方也就成了林家窑村编辑赛诗版报的编辑部。

在准备好一切的材料后,他们俩人就合计着编诗歌。版报上的诗歌和在田间地头的赛诗会不一样,念过去就完了,人们也不会记多长时间,但如果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不一样了,必须要水平高一些,而且还要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所以一连几天,郑旭明和季平书记埋头翻报纸,看文件,编诗歌。经过几天的努力,林家窑村第一期“农民赛诗台”正式上墙了。贴在墙上的诗歌版报完全是土洋结合。没有报头季平书记就照着报纸上的画,没有画笔写美术字,季平书记就用纸拆成板笔的样子写,至于诗歌的内容明显更结合生产实际了。

《献给毛主席》

无边的大海啊, 

请鼓动澎湃的心潮,

巍峨的高山啊,

请挥动激情的大笔;

撼天的春雷啊,

请擂动雄浑的鼓点,

万里长风啊,

请奏起《东方红》乐曲。

让我们同声歌唱,

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毛主席!

毛主席啊毛主席,

从玉龙飞舞的昆仑山下,

到碧波荡漾的珠江堤畔;

从繁花似锦的东海之滨,

到高楼如林的乌鲁木齐……

您无边的光焰啊,

照耀着东方辽阔的大地!

从农家炕头的飘飘白发,

到学校园里的朵朵花儿,

从椰林深处的黎家姑娘,

到白云下边的蒙族兄弟,

您崇高的名字啊,

在我们的心坎上高高升起!

 

《毛主席指示传工地》

毛主席指示传工地,

春风阵阵暖心里。

继续革命劲更足,

反修防修志不移。

 

肩扛铁锹登高坡,

五洲风雷收眼底。

汗水化作三尺雨,

人民公社更壮丽。

 

《改天换地我们来》

新开地,新时代,

公社社员多豪迈。

精神抖擞浑身劲,

改天换地我们来。

 

改天换地我们来,

革命豪情满胸怀。

高歌文化大革命,

农村新貌我们开。

 

《桑干河畔战鼓擂》

桑干河畔战鼓擂,

丰收小车排成队。

红缨鞭儿催快马,

车轮滚滚快如飞。

 

《大寨精神振山河》

大寨精神震山河,

林家窑村好汉多。

三九大战不觉苦,

遍地红旗遍地歌。

 

批林批孔当闯将,

为革命永拉上坡车。

丰收喜讯满车载,

给毛主席唱支丰收歌。

 

《天大旱,人大干》

榆木扁担三尺三,

一对水桶两头栓。

加快步子跑得快,

挑水万担浇绿田。

 

毛泽东思想威力大,

永挑重担不换肩。

天大旱,人大干,

斗倒龙王战胜天。

 

虽说村里安排郑旭明专门负责编诗歌,但他一直没有脱产,而是和季平书记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这样白天出地劳动干活,晚上开完干部会后再加班编诗歌版报。按照大队的要求,版报每半个月出一期,说起来时间不短内容也不多,但真正坚持下来做还是挺吃力的。首先是没有稿源得他们自己编,其次是设计、美工绘画、表糊上墙都得自己动手。这一天,他们俩开完会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已是凌晨一点多了,由于第二天必须要出版报,所以回到住的地方后二话没说就按照分工各自埋头干起来,不知不觉时间到了凌晨三点多了,郑旭明感觉有点饿了,肚子“咕噜咕噜”地直叫唤,眼睛也迷糊的有点看不清东西了。

“季书记,我有点饿了,肚子也一直在叫唤,你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旭明从炕上的小桌子上抬起头来问道。

“没吃的东西。我也有点饿了。要不咱们别干了,睡吧。”季书记正爬在地上画报头,头也没抬说道。

“这肚子叫唤的睡也睡不着啊。”

“是啊。”旭明一眼看见放在地下的面袋,那是村里专门拿来贴版报打浆糊的白面,就打起了这些白面的主意。

“咱们要不用这些白面烙张饼吃吧,我是实在饿的不行了,头也有点晕。”

“这是公家的东西,我们吃了会不会让村里说呀!” 季书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布袋,有点犹豫不定。

“这肚子饿的历害,明天就要出版报。要干的活还不少,不吃点东西坚持不下去了。误了工作也不行啊!”

“也对,要不咱们就烙张饼垫巴一下吧。”

说干就干,两个人一个人生火,一个人活面,没有多长时间一张皮焦里生半生不熟的白面饼就出锅了。两个人也不管生熟,一分两瓣就着开水就吃了起来。然后用手擦了一下嘴,埋头干起活来。

林家窑村落实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用办版报的办法开展革命赛诗的做法得到了公社袁书记的肯定。在一次村干部会上,袁书记专门介绍了林家窑村的做法,要求各村都要向林家窑村学习,在大抓革命赛诗的同时,把农业生产扎扎实实抓起来,确保今年粮食的大丰收。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