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我的困惑或谜团2:诗歌之谜

时间:2015-12-17   作者:纪俊超 录入:纪俊超  浏览量:113 下载 入选文集
  那一年,我还在乡村里插队落户,并且喜欢舞文弄墨地写些什么,当然地被人们戏称为秀才,20岁的年纪,心高艺疏,不知天高地厚。
  记得有一年国庆节前夕,大队党支部里要办一期国庆特刊的墙报,也就是让大家写些文章抄在大白纸上,贴到大队部的墙上庆祝一下。于是大队团委就要求知识青年们踊跃写稿投稿,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办好这期墙报,为国庆献礼。
  这样的要求只是通知一下,并不催逼着要稿。大部分知识青年只是看一眼或听一下通知就算了,根本不往心里记,更没有人操心去写什么稿子。而那时的我,则天天兴趣盎然于写些什么,也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写,什么都可以尝试写一下。
  于是我就以“欢庆国庆”为题目,一挥而就,凑了几句口号式的诗歌让人代转到了大队团委。因为我们当时最熟悉的形式是毛主席的诗歌,诸如: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所以也就模仿了“七言律诗”的形式:七言八句。“”
  大队团委就设在大队的学校中,当然学校也就成了大队各种集体活动的中心,教室也就成了各类的会议室,团委书记办公室就设在学校一个老师的办公室里。
  学校距离我们住的村子还有很远,经常也不到学校去的。我写的七律诗被人代转到学校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那个专刊墙报办了没有办?是黑板报的形式还是墙报的形式? 稿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被采用或被淘汰? 这些我都不再操心了。写完了就完了,兴趣所至,无所乞求。
  过了若干天,可能是国庆节之后吧,大队党支部书记突然来到了我们的小村子里,见到我后异常兴奋,对我写的诗歌大加赞扬,夸张地以“太好了”“人才”“非常地鼓舞人心”来形容了一番后,又以实际例子来说明了一番:那天下着大雨,我从教室的窗户往里一看,看到了墙报中的那首七律诗,再看了几句,一下子觉得精神抖擞,于是我就翻窗跳了进去,将那首七律念了几遍。真的是一首好诗啊。
  我呆呆地、僵僵地笑着,心里乐滋滋的,不知如何表达是好。真想马上去读读我的那首诗,也想看看它是用何种字体何种颜色写出来的。它贴在专刊的哪个位置?贴在墙上的哪个位置可?四周有没有装饰图案?与其一起的还有哪些文章?诗歌形式的内容只有这一篇吗?
  可是,我最终也没有机会到大队学校里看一看我的那首贴在墙报中的七律。等到终于有一天我到大队部开会时,那面贴国庆特刊的墙壁已经糊上了其它的宣传内容。我的七律早已变成了我的记忆和书记的誉美之词。想起书记所说的教室,想象着书记冒着大雨翻窗而入就只为看一眼读一遍我的那首七律时,我的心里总是止不住地兴奋和自豪。
  不过,多少年过后,我想起这件事就觉得有些纳闷。那首诗真的很好吗?是书记不懂诗还是书记强说词?是书记为了鼓励年青人还是书记有其它的目的?书记真的为了那首诗而冒雨翻窗了吗?但书记又何必奉迎我呢?无论如何,我应该感谢那位当时只有30几岁的书记,是他的一句话让我的自信增长了许多,写作的欲望与日俱增;他的一句话让我在村民和在同伙知青们的眼中变得高大了不少。 我无意中的创作,能让书记垂青也说明了我的创作成效和意义,也说明我应该发挥自己的这一专长、天份或天资吧。
  自那一刻起,我认清了自己的方向,于是也就有了之后的我,今日的自己。感谢那位书记,无论他是有意抑或无意。
  1976年文化革命结束之后,书记因为政治上的投机和积极而受到了排斥打击。据说后来便弃政弃农从工从商,并迅速发展起了自己的乡镇企业,办工厂办福利,红火异常,兴盛一时。又过了十多年,工厂倒闭,债台高筑,门可罗雀,书记携全家败走他乡,杳无音讯。
  多年之后的2008年,站在他的那个酒精厂空旷的大院中,我看着工厂旁边他家的那两座豪华无比但却大门紧闭的深宅大院,浮想联翩。无论如何,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自己人生的亮光的,但我却侥幸遇到了,他就是我生命中的一束亮光。感谢这束亮光的出现,是他照亮了我当时迷茫的双眼。
2011.3.10海南岛2014.11.15 海南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